十二月 – 二元性别?多元性别?性别身份混乱

从报生纸开始,认证我们身份的文件,必须有的最基本资料,除了名字、父母与出生日期,就是性别了。长久以来,人们承认的性别就是男女两性,没有其它。然而,随着上世纪6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的性革命运动,以往普遍的传统性别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今天发展到“多元性别”甚至“无性别”,已经快得叫人跟不上;此时再来讨论同性恋课题,都已经算“过时”了!

谈论多元性别,常会提到“LGBT”,进入2010年代,更广泛的说法是“LGBTQIA”,皆是同运的盟友,可广称“同志”。

LGBTQIA

Lesbian女同性恋者
Gay男同性恋者
Bisexual双性恋者
Transgender跨性别者
Questioning性身份疑惑者
Intersex双性人
Asexual无性恋者

           然而,他们还是觉得以上分类无法全然满足人类的性别认同。曾经,社交媒体如脸书用户资料,在“性别”一栏中,除了“男”“女”之外,增添了好些其他“性别身份”,任君选择。但事到如今,已无法一一列入不断增加的无限可能,于是干脆在男女之外,加上可以自由填写的选项,任君表述。到了 2020 年代,更普遍的说法是“LGBTQ+”,“+”代表了其他更多的无限可能,包括可随时随机转变的“流动性恋”!其实这数十,甚至上百的性别身份,大多数并无医学证明,只是各人的心理表述。

性,无需有别?

          虽同为性革命的产物,但据一些“性专家”所言,“性别认同”与“性取向”是两回事。性别认同的问题是:我是谁?(是男?是女?时男时女?非男非女?……)而性取向的问题是:我“恋”的是谁?(男?女?男女皆可?动物?尸体?近亲?……)想想,这么多性别认同和性取向混在一起的复杂程度,怎能理清楚?于是有人呼吁:干脆“无性化”或“去性别”——人就是人,不分男女,想要恋谁就恋谁。

这能解决问题吗?只怕会引发更多社会伦理问题。不论世界如何颠倒阴阳乾坤,基督徒必须坚守上帝创造的秩序,以及祂在圣经启示的伦理。圣经很清楚宣告祂造男造女,且男女结合,生儿育女。

        男女有别是创世以来天经地义的定律。人呱呱坠地时,与生俱来的性器官就已经说明他/她的性别,只有极少数身具两性器官,实属“异常”。而后,生物学家更发现了决定男女性别的 X/Y 性染色体(chromosome);多元性别充其量只是人类心理发展的产物。

         性别疑惑,原先是被诊断为“性别认同障碍(gender identity disorder)” ,是一种精神疾病,却在2013年重新分类为“性别不安(gender dysphoria)”;到2022年则改为更容易接受的“性别不一致(gender incongruence)”——不承认是障碍,不承认是异常,只是“不一致”而已。这岂不是讳疾忌医?

          透过许多“性专家”,还有电影、电视、小说等各类媒体的倡导,人们对“性事”越来越开放,有些人甚至把性看作寻常的社交行为,没什么大不了;也越来越多人接受开放的“多元性别”“多元婚姻”“多元家庭”。很多年青人(包括一些基督徒)觉得把人类局限在男女的二元性别,已经是老土、落后、不合时宜。媒体资讯便是如此不断改变人的观点、信念和思想;若不从圣经的角度好好反思、明辨,就很可能以真理为谎言,以谎言为真理了。

恩典与真理,缺一不可!

         谈论有关性别认同的课题,最适当的人选莫过于相关事工的同工。PLUC(Pursuing Liberty Under Christ——基督里得自由)是特为帮助性别困扰(特别是同性恋)者的机构。柯瑞莲传道是负责人之一。

         信主前,柯传道曾是“LGBT”的一员,在同志圈中沉浸十多年;信主后,以“前同志”的背景,加上各种装备,在这个领域尽心尽力服侍十数年之久。

性身份混乱的因素

        “从同运开始推广到现在,一直都很有组织与策划地进行,没有限制地打破男女界限以及家庭的价值观,以至发展到今天的局面,实在也不是太大的意外。”柯传道说:“当然,这不是唯一的因素,家庭环境也很重要。原生家庭父母的关系很直接影响孩子对男女角色的观感。简单说:父亲若很少与孩子沟通,不能有内心与情感的交流,孩子会自我怀疑。另外,若父母的形象很糟糕,也会使同性的孩子排斥自己的性别——不想成为这样的女人/男人。

         个人性情也有影响——有些孩子对环境或事件比较敏感,在他们当中,又有些比较容易受伤而扭曲。再者,就是过早的“性觉醒”,家长要避免让孩子太早接触“色情”,这很容易带给孩子扭曲的性观念,以为所看到的各种性行为都是真确或正常的——因为大人都在看嘛!

        柯传道一再强调,性别混乱通常是多重因素形成;她说:“以我自己为例——我曾经受过性伤害,对男性十分排斥;在发育期间,因头发的自然卷曲而被女校同学看为异类,不能接纳自己的形象;之后又看了很多同性恋小说、影片,觉得这是正常的;再来就是有女生主动向我示好,我们就‘自然’地走在一起,并一步步踏入这个圈子,且越陷越深,以至不能自拔。据专家分析,性取向有很多类型,而我会朝同性恋发展,主要是感觉跟女性一起很安全,不怕受伤害。”

 柯传道提醒,现今的家长责任很大,必须了解更多“性别”方面的知识;因为同运的发展会越来越强势,到无孔不入,孩子的观念很容易受影响或“引导”。而孩子的性别认知是从2-3岁就开始了,所以父母必须在关键时刻发现他们性别认知的状况,及时往正向引导,而不是任其自由发展。随着孩子长大,导正会愈加困难;但也不用灰心绝望,因为人的一生,还是是有许多机会与希望的。

         她说:“我接触过一些女性个案,也听过些见证,好些人的多重因素之一,是自小的玩伴都是男生,在一起玩耍、吃饭、活动、睡觉,甚至一起上洗手间……就很自然会模仿他们的举止、衣着等,渐渐性别认知就出问题了。若发现女儿的性别认同出问题,母亲要跟女儿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母女关系;反过来儿子出状况,父亲就要与他建立健康的父子关系。同性父母的认知与肯定,会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性别认知。若家庭有重男轻女或重女轻男的情况,更要马上改正态度。性别教育这一块,是父母必须担起的责任,而不只是丢给学校或教会。”

性革命入侵教会

         很遗憾,虽然圣经从旧约到新约都一致教导男女两性的婚姻观,且一再斥责同性恋及其它性罪行,但性革命运动仍然影响越来越多基督徒。柯传道说:“进入20世纪,兴起很多不同的神学,同性恋神学也是其中一种。同性恋教会一般的活动如祷告、宣教、崇拜、奉献都与传统教会无大差别,读的也是同样一本圣经,只是以不同方式来诠释有关性伦理的经文。”

         她也指出,同志/前同志基督徒的立场也有不同;其中两大类分别为“支持同志神学者”及“支持传统神学与性伦理者”。前者坦然接受且不讳言自己的性取向,并以“基督徒同志/同志基督徒”身份自居;而后者只接受自己在基督里的身份,就如其他基督徒一般,是回头的浪子,是新造的人,不再背着“同志”身份。这两大类又可分为四个群体,如下:

LGBTQ基督徒/Gay Christian

皆受同志神学影响,

认为改变性取向是不可能也不会现实的

G1. 沉湎G2. 抗拒
神造我如此,我可以尽情享受与性伴侣的关系。虽非自愿 ,但选择“服从”这个无可改变的性取向。
受性取向驱使,坚持自身的感受与行为。受制于自身的性取向,接纳同性恋身份。
表明自己的性取向并公开与性伴侣的关系,提倡同性婚姻。关爱LGBTQ基督徒,过禁欲生活。
接受“修订”以适应同志的神学及自由开放的性伦理。持守传统的圣经伦理及神爱世人(包括各种性取向者)。
认为自己的性取向是生来如此,且是神的“设计”。生来有此倾向,但这不是上帝的“设计”,而是一种“缺憾”。
强烈反对所有的治疗与尝试改变的方案。对改变与治疗保持沉默或不认同。
基督徒/Christian

认为改变性取向是可能的,

是可实现的盼望

C1. 弃绝C2. 重建
所有不合宜的特性和罪恶都要降服在神面前。因在基督里的盼望,可得到转化。
为神所征服。只接受在基督里的“基督徒”身份。在基督里受改造的基督徒。
在神面前全然悔改且顺服,过敬虔生活。悔改、顺服并接受来自神的医治。
持守传统的圣经伦理,并相信神眷爱软弱的世人。持守传统的圣经伦理;相信神爱、神医治并救赎。
所有性别混乱都是因人堕落后的罪性造成。人的堕落、罪性及成长过程所造成的扭曲。
沉默或不赞同治疗事工,认为只要顺服神的话就已足够。借基督和祂教会的扶持,还有辅导、门徒训练等,得盼望和医治。

        信主之前,柯传道也自认有权选择想要过的生活,没有任何道德罪咎。但信主后,借着读经、祷告、灵修……圣灵感动她清楚知道这不是神造人的本意,她需要更新与转化,成为新造的人;故现今是站在C2的立场,也因此回应神的呼召投入相关的事工。

事工艰难,仍未退缩

        “面对呼召,心里其实很挣扎,因我知道这里头的复杂与混乱。这圈子里的人,有些会对自己的性别身份困扰,但有些是完全接受自己的‘不寻常身份’,拒绝改变,也拒绝帮助。他们坚持性取向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与生俱来,不能改变。但我们基督徒知道,在基督里,人是有可能改变的。”她自己经历过这种改变,知道这是莫大的恩典,但却非人人渴慕这样的改变。

         听过好些相关事工的同工分享,都很强调“恩典”与“真理”并行、并重(约1:14.17),缺一不可,柯传道也不例外。她说:“今天教会的年轻人对同志的态度,跟以前很不一样,有更多包容与同情,这我们可以理解;但这是只讲爱心与恩典,却把真理搁置一旁了。我们不需要硬碰硬地争不休,而是要帮助他们在属灵上成长,更多亲近神、认识神的心意,而不是完全倾向‘软弱的人性’,却轻看基督徒应有的公义与圣洁。我们不要害怕跟同志分享福音,还有圣经正确的价值观,但不是咄咄逼人一味谴责,而是以爱心、关心去引导。面对强烈的反弹,不是以更强烈的话语来自我防卫或反击,而是以温柔回应,并暂时放下,到对方愿意听,再谈。”

        当媒体和社会主流越来越倾向多元性别,积非成是,持守传统圣经诠释与伦理观的基督徒,势必被边缘化、孤立和排斥,且要担负“不良善、不道德的逼迫者”罪名。柯传道也明显感受压力,但不因此退缩,因为这都在预料之中,且坚信为义受逼迫的人是有福的。

        她曾经几次面对听众的质疑、挑战——都是在教会中,而不是在学校的讲座,这让人有些错愕。她解释:“或许教会的年青人更有‘爱心’,而当中有些会认为我们在攻击和伤害他人。而另一方面,却又有教会觉得我们对同志有过多同情与爱心,立场不够坚定。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坚持恩典与真理,还要加上所需要的‘时间’。我们不应该对焦或夸大他们的同志身份,而是像王永信牧师所说——他们是‘未得之民’,就跟其他任何未信主的人一般,是需要大能者医治与更新的罪人。”

文章来源:《文桥季刊》194期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