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星座这回事,真的可信吗?

“他各方面都挺好,可惜就是射手座,这个星座不靠谱。” “你们双子座,俩人就够打一台麻将了吧!” “我最近‘水逆’,怪不得诸事不顺。”…… 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星座中找不到引路星光》引起了大家的广泛讨论,有人十分认同这一观点,而有人认为,从星座中确实可以看出点什么来。而事实上,大部分人都只相信自己愿意去相信的那一部分,对此你怎么看呢? 回想当初为什么会接触到星座呢?很多人都是出于好奇,想更多的了解自己,分析自己,进而了解别人,甚至会觉得透过星座,可以知道什么人是什么样的个性。他们觉得自己的性格、工作、兴趣、伴侣,甚至连自己的未来,都是由星座决定的。有些人可能也觉得星座虽然不科学,但是很生活。它帮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一个简便的理由,去接受那些难以接受的事情:“他离开我,是因为我们星座不合。”“我缺乏热情,因为我的星座如此”。改变自己和认识错误,是一件艰难的事情,相对之下,将一切诉诸于天上的星星,能让生活简单很多,不是吗? 在不知不觉中,星座的影响力是潜移默化的,于是在人际关系的互动中,自然而然地分类,这个人是什么样子的个性与特质,应该如何去认识与沟通,并且会想知道更多有关人的内在性格,有时分析准到八九不离十。当我们不断地依赖星座,就像一个人对某种东西上瘾一般,总觉得没有关系,只是个统计数字,不用太紧张,殊不知你已掉入另一个陷阱。 真实案例 案例1: 曾经有记者到一所中学调查现今校园最流行什么书,其中少不了的是“星座”类的书籍。星座书中有些什么内容,中学生们为何如此着迷呢?通常书中所谈的大部分内容是情感、事业、财富、健康等。经过调查后发现,大部分男女所关心的主要是:爱情。根据星座书提供的方法,先从男女双方出生年月推算各自星座,然后依血型测性格,再以三者之和看对方是否与己相配,最后确定“关系”。当然,为满足好奇心,书上还提供了“追求”男(女)生的“秘诀”。同学当中“恋爱”成风气,这类书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长期受星座书影响,有些中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就闹出了不少笑话。有位女同学告诉记者,曾经有位男生向她表示好感,她查出该男生星座是天蝎座,而自己是金牛座,星座书上说这是敌人星座,要小心提防,她顿时觉得该男生是自己的敌人,结果同学关系变得极为疏远。 案例2: 为了预测自己的学业、工作、恋爱、运势等,许多人不但会求助于星座,另外还有塔罗牌、八字算命,近年还兴起了网络占卜,有专人在线上为你解答难题,“指点迷津”。 95后上班族小陈也尝试过一次付费网络占卜。她坦言,当时工作并不顺利,对未来十分忐忑。结果,她的体验感是“被强灌了鸡汤”,并表示再也不想尝试了。小陈还发现,这位占星师不时会在朋友圈发布用户夸赞其测得很准的对话,状如微商。 星座为何让人如此着迷? (A)好奇心作祟、希望了解异性和想谈恋爱 从第一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学生购买星座书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好奇、希望了解异性和想谈恋爱。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对浪漫的爱情总有着美好的想象与憧憬,希望透过星座占卜来预测自己未来的伴侣,或是自己适合怎么样的对象,所以这类的书籍就正中他们的下怀。但这类的书籍表面是打着所谓“西方星象心理学”的招牌,骨子里却在贩卖现代迷信。 其实,星座不能够拿来当作爱情相配的指数,想想世界上有那么多人,怎么可能简单划分成12种呢?其实星座的说法利用的是一种心理上的高招。比如:天蝎座爱忌妒,占有欲强,事实上,大部分人在谈恋爱的时候,都有吃醋的行为,只是因为星座这样提,我们自然会特别注意到这一部份。又好比金牛座,大家的刻板印象是他们很重视钱,以及做事中规中矩,但大部分人也有这样的性格。 尤其是青少年时期大家都想自我认识多一些,它就变成一种最容易上手的工具。但缺点是,你听多了,不由自主就会拿自己的特性跟你的星座对比。然后,很可能你会强化星座说你的那一面,而且可能是负面的,例如:对爱情容易患得患失,而忽略自己其他特质的发展,而且也很有可能造成你对别人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 如果你希望你倾心的对象喜欢你,只靠星座或是算命,看看你们有没有命运的邂逅,彼此配不配,还不如让自己学会成为一个有吸引力有内涵的人,让对方不由自主看见你的好,就希望跟你做朋友。这样恋爱才比较可能真正的成功! (B)为寻求确定感

Read more

11月-自律与行为偏差

什么是行为偏差? 生活里,每个地方都会有一定的规范和规则让人们来遵守,好比国家有法律,学校有校规,家里有家规一样。因着这样的规范,人们的生活变得有规律,举凡超出这样的规范,将会被归为行为偏差。一般上,行为偏差也与反社会行为息息相关。至于“青少年行为偏差”往往指的就是未成年少年行为已经跨越了社会的律法,学校的规范,家庭的纪律。 绮珊 Yo……今天是第几根了?     也没多少根,就第五根而已?你要不? 丽琪 绮珊 你也太夸张了吧!万一老师发现你抽烟你就死定了。     我才不管呢……反正老师不会知道的啦! 丽琪 绮珊 你哪里来那么多钱买香烟?     你开什么玩笑?香烟需要买的吗?这样哪里刺激? 丽琪

Read more

10月- 恋童•不是爱

近年来在新闻媒体上不时会听到关于恋童癖者因犯罪被捕的消息。他们的犯案记录,实则让人感到非常震惊、心寒甚至愤怒。 新闻案例(一): 于今年九月的新闻报导中,警方成功逮捕了一名恋童癖者阿拉丁拉宁,在他的手机里查获数以千计的儿童色情材料,援引2017年性侵儿童罪名法令10条文展开调查,并于今年8月在砂拉越古晋被控上庭,成功将这名罪犯绳之以法。澳洲媒体《悉尼先驱晨报》报导,拉宁过去至少14年,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性侵2至16岁的儿童或青少年,并在暗网论坛吹嘘自己的犯罪行为,成为全球执法单位通缉的儿童性犯罪者之一。 新闻案例(二): 早在2016年也发生过骇人听闻的案件并轰动了整个马来西亚。报导的标题写着“英恋童癖男子9年性侵200名马来西亚儿童,被判终身监禁”。英国男子Richard Huckle,性侵将近两百名孩童,其中年纪最小的六个月,最大的十二岁。2006年到2014年,他居住在马来西亚的八年期间,在东南亚好几个国家都犯案。直到2014年回英国跟家里人共度圣诞节的时候,才在伦敦机场被逮捕。 1.0 什么是恋童癖? 恋童癖是以未成年为对象获得性满足的一种病理性性偏好,恋童癖性欲指向的范围一般是青春期以前或未发育的儿童。恋童癖可分为三种类型:固定型、回归型、攻击型。 固定型:这类患者对成年人不感兴趣,只愿与儿童交往,并且只有在与儿童交往时才觉得舒心。他们猎取的对象一般都是很熟悉的,如邻居家、朋友乃至亲戚的孩子。与孩子建立起友谊后,进而才发生有关性方面的接触。 回归型:这类患者表面上看起来与常人无异,有过正常的恋爱史,甚至已结婚成家。但是,当家庭、学习、工作等方面出现压力或遇到重大精神刺激后,便恢复了不成熟的性表达方式。他们猎取的对象都是不熟悉的儿童。 攻击型:这类患者的攻击对象主要是儿童,他们由于各种原因而存在一种攻击心理,想借助折磨儿童发泄出来。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恋童癖“ 2.0 恋童癖有什么特质? 注册辅导员林道勇在接受访谈时提到,有恋童癖倾向的人其实是隐藏性的,难以从外在看出来。恋童癖Richard Huckle,其实是用很长的时间来跟这些受害者建立关系。关系建立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对他们下手。从这点能看出,他是有计划性的犯案。他并不会一开始就对孩子采取行动,而是先与受害者建立关系,取得信任以后才犯案。 3.0 对孩子的影响 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将近十几年的时间,难道就没有一个人发现这些恋童癖者的罪行吗?其实是有的,根据报道说,一名长屋的村长曾发现Richard

Read more

9月-说说罢了嘛,认真你就输了!

操练多说造就人的话 记得年少时读《圣经》的“论口舌”,就在〈雅各书〉3章2节:“原来我们在许多事上都有过失,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那时候,我就想:”原来上帝那么看重我们的言语”,所以,要当一个讨主喜悦的人,就是要努力管控自己的舌头。后来,我当了心理辅导师,更加了解语言的重要性,时常求主赐智慧,让我晓得可以如何使用言语,使受辅者得益处。 但放眼看时下许多年轻人爱说废话,在游戏时,会发出污言秽语;与友人谈笑时,会自由散漫地随意说戏耍轻浮甚至带色情的话语,我想这都是要改正的。正如《圣经》所说的:“颂赞和诅咒的语言岂能从同一个口里出来呢?”所以啊,如果你愿意,还真要好好挑战自己,勒住自己的舌头,多操练说造就人的话。 生活故事① Bro,你知道吗…… 子杰和宇翔打完篮球,满身大汗,坐在石椅上喝可乐。 子杰:“嘿,Bro,问你一下。你知道B team里‘黑黑高高’那个浩仔吗?” 宇翔:“唔,听过。怎么了?”宇翔漫不经心地应了一下。 子杰:“前两天,他抢球的时候撞我一下,我差一点跌倒。我觉得他是故意的。一直以来我都有点看他不顺眼,每次一脸‘拽样’。我觉得他这个人很骄傲、狡猾。你觉得呢?我应该继续和他做朋友吗?” 宇翔放下可乐,沉思一会儿,说:“呃……其实我也不太认识他,没交过手。他是不是这样,我不太清楚……” XXXXXXXXXXXX 一次球队练习,宇翔和浩仔刚好分配到同组。宇翔想起子杰的话,一直留意浩仔,他的一举一动,一个表情、眼神,都隐隐令人“不爽”。休息时,浩仔走向宇翔,主动打招呼。宇翔白了他一眼,走开去了。 生活故事② 嘘!我跟你讲 咚咚!一则新的WhatsApp信息,敏敏拿起手机看。 “诶!告诉妳一个秘密,妳不要告诉人哦!” 原来是美娟,放学才回到家信息就来了,到底什么事? 美娟不等她回复,紧接着发出下一封信息:“原来升华不是他父母亲生的!” “真的?妳怎样知道的?谁说的?”

Read more

8月-网红事件带给社会的警讯

近期,某大马网红因欠下巨额赌债,犯下了非法赌博、偷窃、诈欺等罪名,在网络上掀起一波热潮,特别在年轻群体中几乎无人不知。此次的诈欺风波,引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网红秘辛,令人嗤之以鼻。若此事件发生在国外,不论是艺人或网红,所有商业合作都会立刻终止,社会舆论也会为当事人贴上标签。但诡异的是,为何在大马却有截然不同的现象?反观这事件留给人们什么警讯呢?

Read more

七月 – 报读STPM或私立大学,还是直接求职,到底怎么选?!

2020年大马教育文凭(SPM)考试成绩,已在今年6月10日放榜。你是否想着继续报读STPM,还是报读私立大学?报读STPM会浪费时间吗?疫情那么严重,会影响升学吗?中学生毕业,没有经济条件直接升学,该如何做求职准备? 这些是否是你所面对的问题?这期的每月话题希望能让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A)报读STPM,浪费时间? 接下来这位美湘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一起来听听 我(李美湘)终于19岁了。从小我就是个随性的人。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是我一直秉持的原则。做任何事情不会有先前规划,常常有了一个粗略的想法后就直接行动了。我的不按牌理出牌常让朋友们不知所措地乱了阵脚。许多朋友因为无法忍受我的奇怪个性而向我抱怨了好多次,但是最终还是不了了之。到了现在该决定未来的时刻了,我并不像朋友们一样积极地找其他私立大学,而是等待大学先修班的好消息,再不然就准备升读原校的中六。朋友们对我的决定很不以为然,甚至还质疑可行性。STPM真的那么糟糕吗? 疑问: STPM课程真如外界所说浪费两年的时间吗?(因为听说跟大学先修班Matriculation的课程—样。) STPM生是不是在比较难取得特优的成绩? STPM毕业生是不是比较难进入政府大学,又或者拿不到自己想要读的科系? 别着急,让我们来听听接下来这位“老学生”的说法吧! 吕学华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中文系学士 心理咨询与辅导硕士 哇,我终于?岁了!想要研读博士班的心始终还在浮浮沉沉。难道我也如美湘一样,一时随性,一时又没主意?我心里其实也有许多烦恼和不确定,但是我心里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不管我会去哪里,求知求上进的终极目标,始终是清楚明确的!当然,如果我们能够在计划自己未来的前途时,对自己的能力与专长有所认识,那对你将来投向什么职场一定会有莫大的帮助。 每一年,当国立大学的录取名单公布以后,我心里总是百般滋味,既是无奈又是不舍。看到同学们经过长期的付出和努力,在这紧要关头却遇到了“拦路虎”。或许是进不到自己心仪的大学或科系,又或者是拿不到奖学金延续自己的梦想。这些新闻都成了当月份的“头条新闻”。年复一年,大家似乎都有点麻痹了。 其实同学们高中毕业后的确有许多升学的渠道。大马高级教育文凭(STPM)、大马大学预科班(Program Matrikulasi)、国立技术学院、大大小小的私立大学或学院等等。比起我们那个年代,现在同学们的选择真的太多了,多得有点让人眼花缭乱了,对吗? 先说说STPM吧。大马高级教育文凭是一项普遍受到世界各国大学的承认的文凭。它的升学条件就是必须在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 中考获优异的成绩。2012以前,STPM采取的是“一关定生死”的考试制度,但现在采取的是3个学期(一个学期半年)的考试累积分的考试制度。考试的压力是分散了,但考试的难度与密度却好像更胜从前。如果在国立学校就读,免学费;如果在私立就读,学费可从3千至4千不等。 大学预科班从2002开始开放了10%学额予非土著学生。一年的免学费课程,再加上还有两千块的津贴,大家都很想进入就读。但由于学额有限,进入学院的竞争可想而知。更吸引人的是预科班的成绩公布后,进入国立大学的机率是很高的。STPM的学生就必须与预科班的学生竞争,进入国立大学就读。可惜的是,预科班目前只受本地国立大学,以及部分本地及外国私立高等学府承认。

Read more

六月-你是教育虐待下的产物吗?

你是教育虐待下的产物吗? 据悉,早在2011年时,“教育虐待”这个词就已在日本出现,不过直到现在,大多数的日本家长仍未认识到这一行为的概念。 据该日媒报道,在日本,所谓“教育虐待”主要指在违背孩子意愿的情况下,父母强行要求孩子不断学习的行为。具体表现主要包括,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时,过度苛责;无视孩子需求与意愿,要求孩子不断接受教育;拿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较,不断强调自己孩子不如别家孩子优秀。另外,很多日本父母还会送孩子去早教班,接受精英教育,美其名曰为孩子将来做打算;但事实上,这些行为,只要是违背孩子意愿的,都可以算作“教育虐待”。 日本「怪物毒亲」杀母惨剧: 日剧《媽媽,不当您女儿可以吗?》 「终于打倒怪物了,从此可以安心……」震惊日本的2018年滋贺县守山分尸案,现年34岁的桐生希因不堪母亲长年的压力逼迫和学历期待,杀害了母亲后分尸遗弃而被捕。在今年法院宣判考量凶手的受虐情境,而将刑期减轻为10年。 事件相关后续,也由日本的媒体深入追踪后让全案的来龙去脉更为明朗。桐生的母亲对医科学历异常执着,强逼桐生必须考上理想的医科志愿,迫使桐生过了长达9年的重考生活,期间更是日夜紧迫盯人对桐生施压精神压力;法官与日本媒体的追踪也都认定了桐生遭遇的「教育虐待」情况,为此案发生的原因定锚。 桐生希的故事 桐生希是家中独女,由于父亲工作关系住在公司职员宿舍。她从小就独自与母亲同住。妈妈从小期许她成为医生,打从桐生希国小开始,母女两人就以此为目标,给女儿订阅教材补习。桐生希本人也表示,因为最喜欢的漫画是《怪医黑杰克》,人生目标也以成为外科医生来自我勉励。 虽然国小成绩不错,但到了中学时期成绩却并不突出,尤其高中学业并非名列前茅,直到高三时,终于接纳自己是平凡人,放弃考上医科的希望,但母亲却无法接受。2005年桐生希参加在地国立滋贺医科落榜,无法接受现实的母亲,开始对亲族谎称录取,还要求桐生希一起说谎。从此,桐生在母亲压力下展开长达9年的重考生活。 根据桐生希的日记所言,「有如囚人一般的日子」。母亲为了监督课业,开始每天紧迫盯人的日常照顾,不仅洗澡必须共浴,出入几乎都要在一起。母亲没收她的手机,不让她对外联系,对桐生的态度也开始极为严厉苛刻。桐生希从2005到2006年间一度企图自杀、3次离家出走,甚至也曾在外打工,打算自食其力过生活,但最后都在母亲报警下被寻回。 母亲在9年期间态度稍有缓和,在其妥协下,认可桐生希就算当不成医师,至少也要考上助产士才罢休。2014年桐生考进国立滋贺医科大医学系看护科,结束重考生活,母女关系一度出现缓和,却在大二助产士资格考时落榜,再次引发母女的紧张关系。 桐生尽管已向母亲表示自己根本不想当助产士,而是想担任外科手术室护士,同时也在2015年大四时,取得滋贺医科大附属医院的护士内定职位,但母亲仍不接受,勃然大怒要求退职,重考助产士,并要求她签下切结书,加深亲子矛盾,令桐生萌生无法挽回的恨意。 根据判决书上写道, 2017年桐生母亲曾对她说,「国考结束后,妳一定会背叛我,把我赶出去。我做好被妳复仇的觉悟」、「烦死了!去死吧!」等,在在都令桐生不堪言语暴力。 2018年1月,桐生再度于助产士学校落榜,母亲彻夜崩溃大骂,不仅砸烂手机,还痛骂桐生是背叛者,成为压倒桐生最后一根稻草。1月14日间桐生已在网络搜寻有关刀刃杀伤等信息。在同年17日e-mail笔记资料中,写着犯案的决心:「被许多事情逼到走投无路了啊。即使机会还有很多,也会后悔无法当机立断。早一点决定吧。不要感到害怕。毕竟,如果没有明确且强烈的心愿的话,是不可能的。大致准备好了。」 桐生希的狱中回望 日本媒体以「教育虐待」为此案下注,然而桐生希却在杀人入狱后,才惊觉自己犯下罪行前的生活,原来也被称为虐待。 桐生希在狱中表示,母亲是工业职校毕业,婚后对于自己的学历只有高职感到非常自卑,时常将之挂在嘴边,对她的学历非常重视。而社会普遍对护理师执业的歧视和对医师的尊敬,成为母亲仰望的理想职业。 桐生希坐牢后,她对自己的犯行感到后悔,在大阪狱中同住的几位毒品罪名的狱友都与母亲年龄相似,与她们相处之下,更觉得应该体谅母亲人生的处境,她难以对狱友开口自己是犯下杀害母亲的犯行而入狱。

Read more

五月 – 甜心宝贝Sugar Baby

有一句话这么说:“只要凭自己的实力去打拼,得来的回报就是自己应得的”,看似没什么不对,但在这后现代的时代,许多道德底线、是非黑白都开始变得模糊,以至于人们觉得只要是利己便都是合理的,认为这世上没有“对”或“错”,只有利益之分。 那到底这世上是否就真的没有道德标准和底线之分吗?难道凭着自己的优势、条件去换点好处,这就违背道德了? 1.0 SUGARBOOK 事件 报章1:大马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联手警方调查Sugarbook App (TechDaily,20210215) 报章2:Sugarbook创办人曾佑文被带往法庭延扣(东方Online) 近期本地舆论中,“Sugarbook”事件掀起了话题。2017年,曾佑文创办了Sugarbook,至2020年间成功吸引了百万会员加入,会员遍布大马、新加坡、菲律宾甚至是美国等地。而在大马的会员就占了40%,大部分年龄介于19岁至35岁的甜心宝贝;至于甜心老爸多数是年龄介于30岁至48岁的专业人士或企业家。 Sugarbook宣称以互惠互利关系招收会员当甜心老爸和甜心宝贝。免费注册成为会员后,可选择当“Sugar daddy”、“Sugar baby”或是“Suagr mommy”。这种约会机制,突破了都市男女传统的约会建设模式,会员将透过更直接、坦率的方式择偶,若双方皆能满足彼此的要求,就能节省许多心力去物色合适的对象。 只是,当一段感情成为一种交易,难免会引发不少质疑。当在线交友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时,究竟是社会价值观的颠倒还是开创新的交友模式? 2.0 大学生“甜心宝贝”增40% 报章3:行管期2.0后注册“甜心宝贝”的大学生增40% (星洲日报,20210309) 纵观以上的报导,该平台目前已有10所高等教育学府12705名的学生注册。最有市场的两类Sugar

Read more

四月 – 基督徒不过清明节,他们都不祭祖?!

  信了耶穌可以与未信的家人一同去祭祖吗?出嫁了可以回来扫墓吗?如何与家人沟通你的信仰立场?基督徒扫墓可以做些什么?如何纪念我们的祖先及尊重家人的感受? 飞鸽传播制作了一支影片《信耶稣的人不孝?基督徒与清明节有冲突吗?》,带你了解基督徒在清明节都做了什么? 如影片所述,基督徒是可以与未信主的家人一同祭祖的。 只是扫墓乃后人纪念先人之表现,所以我们: ★不拿香、不烧冥纸; ★可预备鲜花美化墓园; ★与家人一起扫墓,也向家人作见证传福音。 新闻资讯: 新闻1:政府规定扫墓仅限6人,最多90分钟(诗华日报,20210317) 新闻2:砂拉越政府规定扫墓仅限8人,限凌晨4时至中午12时(诗华日报,20210318) 新闻2:根据不用地区的扫墓SOP(星洲日报,20210317) 以上报章是政府近期宣布的扫墓SOP。除此之外,基督徒的家庭在扫墓时,也能依照以下的清明节扫墓礼拜程序进行扫墓。 清明节扫墓礼拜程序 清理墓园/摆花墓前 唱诗赞美:奇异恩典 奇异恩典 奇异恩典,何等甘甜,我罪已得赦免!前我失丧,今被寻回,瞎眼今得看见。将来禧年,圣徒欢聚,恩光爱谊千年;喜乐颂赞,在父座前,深望那日快现。将来禧年,圣徒欢聚,恩光爱谊千年;喜乐颂赞,在父座前,深望那日快现。将来禧年,圣徒欢聚,恩光爱谊千年;喜乐颂赞,在父座前,深望那日快现。 3. 宣读圣言:罗马书六章5-7节

Read more

二月-认识约会暴力的真面目

认识约会暴力的真面目 情人节要到了,许多情侣都想着要怎么过一个浪漫的情人节,制造惊喜,让对方留下美好的回忆。但是,许多人可能不知道,每年二月除了美好的情人节,还是“全美青少年约会暴力意识和预防月”。美国国会在2010年宣布每年2月为“全国青少年约会暴力意识和预防月”,旨在防止青少年约会中出现的暴力问题,并推广和实施防止暴力虐待的计划和方案。 △▽○◇爱琳的故事△▽○◇ 愛琳与德似乎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她是啦啦队队长,德是篮球校队。他们约会通常都是和大家集体行动。不过最近德一直向爱琳施压,要和她亲密。愛琳小时候曾有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如今面对德这种要求,使她非常不好受。愛琳从来没和爸妈或任何人谈过性的问題。 有天晚上,篮球校队去外地比赛,结果输了。赛后,德心情沮丧,不想和朋友一起去外面,就怂恿愛琳陪他出去兜风,愛琳答应了。 德向郊外驶去。他谈起这场比赛,队友哪里打的不好,裁判哪里判的不公……他在一处隐密的地方停下车来,“知道吗?”他说:“如果你和我亲密,我的心情一定立刻就好。” 愛琳的心直往下沉,拒绝了他。 “唉,来嘛,”德甜言蜜语的说道,顺势将爱琳拥入怀里。 “不”,爱琳坚持。“我们现在就得回去。” 他们争执了几乎两个小时。德一直想说服爱琳,爱琳则努力持守自己立场。最后,男的动手拉扯女的衣服,愛琳最终也放弃挣扎了。毕竞离家太远,即使下车,也无法自己走回家。 事后,德送愛琳回家。以前他们约会结東后,德总会深情款款的向爱琳说声晚安,不过这回爱琳是独自跌跌撞撞的下车。“这没有真的发生吧。”爱琳这样告诉自己。麻木茫然地,她想一一忘了,就不会那么真实了吧。 (故事情节真实,人物虛构) 新闻案例: 案例一:一名华裔男诱骗14岁女友初夜,事后不认账。(诗华,20140428) 案例二:13岁的少女在面子书上认识嫌犯,因被恐吓不雅照贴上网,而不敢向父母揭发嫌犯的恶行。(星洲,20130315) 1.0 约会暴力是什么? “约会暴力”(Date violence)和“约会强暴”(Date Rape

Read more

一月-2021年,你准备好开学了吗?

2021年,你准备好开学了吗? 马来西亚自2020年3月18日落实行动管制令(MCO)以来,全国所有学校,包括托儿所、政府与私人学校、全寄宿学校、国际学校、宗教学校及大学预科班的学校都停课。 停课4个月后,教育部高级部长莫哈末拉兹宣布,国内的中五和中六生,率先在6月24日起复课。好景不长,随着疫情日趋严重,全国所有学校于11月9日起停课至2021年1月20日开始复课。 这对师长及孩子而言不知是喜还是忧?对于有些人更是遗憾,连个心理准备也没有,就草草毕业。 图片来源:中文媒体网站 新学年的上课日期定于2021年1月20日(星期三),不过,只有小学所有年级、中一、中四至中六、技职学校的学生获准于20日重返学校上课。至于中二和中三的学生,虽然也是于同一天开课,但他们会继续展开居家学习,直到2021年3月8日才能重返校园。 如果马上要开学,你有什么感觉? 最近,来自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18266名中小学生和27452名家长参与了关于重返学校的一个小调查。其中绝大多数受访对象来自重庆忠县和广西忻城的爱生学校。当被问到“如果马上要开学,你有什么感觉?”。 孩子们的回答是这样的: A. 担心学校安全(61.28%) B. 担心学习进度(58.18%) C. 开心(56.94%) D. 害怕(9.31%) E. 其他(3.16%) F.

Read more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