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 – 用ChatGPT写作业,是神器还是雷区?
2022年杪,OpenAl发布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专门用于生成文本及自然语言对话。短短数个月,ChatGPT红遍全球,成为史上最快达到100万用户的平台之一,让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t, AI)的发展迈向新高峰。
Read more2022年杪,OpenAl发布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专门用于生成文本及自然语言对话。短短数个月,ChatGPT红遍全球,成为史上最快达到100万用户的平台之一,让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t, AI)的发展迈向新高峰。
Read more巴黎奥运会落幕了,马来西亚代表团在这次奥运征程中,经历了起起伏伏,有喜悦、有遗憾,更有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铜牌背后的泪水 羽毛球男单赛场上,李梓嘉奋力拼搏,最终为国家赢得了一枚宝贵的铜牌。然而,他的庆祝方式出乎意料地平静,仅仅做了标志性的胜利手势,然后默默收拾离开了赛场。 赛后的媒体采访中,李梓嘉面对镜头,他忍不住落泪,倾诉着三年来作为自由人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和网络暴力。李梓嘉在接受采访时哽咽道:“每天早上醒来,我都看到关于自己的负面新闻,我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我只是默默训练,但不懂为什么还是不断受到羞辱和责骂……” 事后,也有网民及媒体就他胜利之后做出的手势进行调侃。他手指指向脑袋和放在嘴唇上的动作,象征着专注与沉默,源自他对曼联球员拉什福德的模仿。然而,这一举动被一些媒体误解并进行讽刺,引发公众的激烈反应。
Read more2024年8月18日,将迎来华人传统中所谓的“鬼节”——中元节。每每一谈到这个节日,家中的长辈就会特别提醒: “晚上尽量不要出去,小心遇鬼。” “看到路边烧冥纸,不要乱讲话,小心脏东西跟你回家。” “不要随便拍人肩膀,小心那是鬼召你。” 这是大众普遍对鬼节的观念,抱持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但到底这些禁忌是否有根据?还是自己吓自己,搞得人心惶惶?难道你不好奇真相是什么吗?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让我们一起探讨“鬼节”的真实内涵。 鬼节的原貌 黄敬胜牧师长期以来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研究。他以农历七月为例,为我们讲解“传统习俗与禁忌”。现今俗称的“鬼节”,可说是经过民间信仰和传统结合而生。 原先盛行道家思想的中国,称七月十五为“中元节”,是地官下凡,审判善恶,解放饿鬼的日子。后来,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根据传统教义,这一天成为佛祖的弟子——目莲救母的日子。为了帮助死去的母亲解难,目莲便以祭品祭拜鬼魂,进行普渡,以报答亲恩,使众生免于倒悬之苦,意思是脱离极端困难的处境,从而产生了“盂兰盆节”。自此“中元普渡”,这个结合了道家和佛教习俗的传统便在民间传承开来。 此外,若仔细追溯源头,在中国古代周朝时期,儒家思想推崇孝道,常有祭祖的行为。在农历七月十五,当朝的君王会在这丰收的季节,举办祭祀活动,称为“荐新”。君王会手举刚收成的谷粮进行祭拜,意思是“秋天让祖先尝新”,这是为今年献上感恩, 也为来年祈福。 不难看出,无论是道家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甚至最原始的荐新祭祀,都是敬天感恩、孝亲报恩的节庆。然而,由于人们疏于了解,如今这原本寓意感恩的日子,却变成了可怕的鬼月,人们似乎被迫遵守许多因为害怕“鬼上门”而衍生出的禁忌。 鬼节的真相 黄牧师强调:“农历七月十五和鬼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它与祖先和上帝却有关联。”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晓谕以色列人说:你们到了我赐给你们的地,收割庄稼的时候,要将初熟庄稼一捆带给祭司。他要把这一捆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使你们得蒙悦纳……’”(利廿三10-11) 牧师引用经文解释,“摇祭”实际上是一种感恩的表达,是将初熟的果实或农作物对着天摇一摇,感谢上帝赐给我们美好的丰收,供应我们衣食住行。这不就如同中国古代的“荐新”仪式吗?”那的确就跟鬼没关系。 “鬼”是谁? 关于“鬼”的概念,黄牧师解释道:“人死为归,而人所归为鬼。”他引用《礼记•祭礼》中的记载,指出“鬼”原本只是古代祭祀中世代血缘排序、亲属关系的产物。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对“鬼”的理解偏离了本意,原本是很中性的,现在却被人加上位格和形象,也因此赋予了它不必要的恐怖形象。 根据《礼记•月令》中的“王制”也有说到“鬼”是指什么。黄牧师解释:过去君王有七个庙、一坛、一墠shàn,其中五庙为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及最早的始祖。此外还有高祖和高祖的祖父的二个远庙,就是祧(tiāo),祧庙里祖先的等级或牌位会随着世代交替,由最近的祖先替代较远的祖先。更远的祖先之后就会被移到坛上和墠上进行祈祷和祭拜,再远一些的祖先就从墠上迁出,通称为鬼,不再祭祀。所以“鬼”这个字,是指年代久远,已经不再受世人祭拜的祖先,都称为“鬼”。后世民间由于不明白就盲目沿用“鬼”这个名词,之后就衍生出了可怕的“鬼”的观念。 听说鬼很厉害,我怕它伤害我 另一位有赶鬼经验的牧师——黄德淑牧师说:“是我们自己赋予了它这种权力,所以邪灵才会变得比较猖狂。”
Read more想象一下,你坐在一家高档的餐厅里,品尝着美味的佳肴,或在超市里,轻易的选择自己想要的食物。然而在同一时间,世界上有许多人正在与饥饿斗争,因为他们生活在贫困之中。
Read more1.0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影响 原生家庭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开始,与家庭成员一起生活、成长的家庭。成员包含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叔叔、姑姑、阿姨、舅舅等。 《年少日记》透过主角郑Sir追查一封学生遗书的过程,揭开自己充满伤痕的童年,看似光鲜亮丽的一家四口,关上家门后却是一个充满言语暴力、肢体暴力的成长环境,使主角长大后对于建立自己的家庭失去信心。原生家庭不单影响爱情观、家庭观,对于一个人的性格塑造、人际关系的互动,都有一定关系。为何原生家庭的影响如此深远? 抑郁焦虑患者,儿时多曾受伤害 家庭是一个人情感或经验学习的最初场所,在这个环境下,每个人都会建立出他独有习惯、人格和思维。根据心理学家John
Read more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一一理财。那什么是理财呢?简单来说,理财就像是生活中的数学题。但别担心,这不是那种在考试中见到就头疼的题目。理财是关于如何运用你的资源以达到你的财务目标。记得那次你在商店前苦苦思索,该不该用所有零花钱买那个梦寐以求的东西?那就是你的理财起步仪式。 为什么要理财? A. 实现梦想 或许你梦想着有一天能成为下一个YouTube超级巨星,或者拥有自己的宠物机器人。这些梦想需要的不仅是想象力,还有金钱。理财,就是你的梦想加速器。你可以通过储蓄和投资,让你的小小零花钱渐渐成为实现梦想的大笔资金。 B. 预防突发状况 就像玩游戏时总有几个后备生命一样,生活中也需要一些储蓄来应对那些“意外关卡”。比如,家里的电脑突然坏了需要维修,或者你想给朋友一个特别的生日礼物。有了储蓄,这些突发状况就不再让你措手不及。 C.
Read more迷茫的打工人你好,在你的信中我感受到了你的迷茫和疑惑,但同时也看到了你想要澄清思绪的决心。在当今复杂的社会职场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采用躺平心态来应对生活和工作压力。然而,躺平文化也存在一些被误解的方面。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深入了解一下什么是躺平文化。
Read more在中医学里头有一句话:“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身体最好的良药就是睡眠。我们在一天工作、学习里头消耗了大量的能量,除了依靠饮食来补偿外,最重要是古人有一句话“服药百裹,不如独卧”,睡个好觉胜过吃补品。
Read more在中医学里头有一句话:“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身体最好的良药就是睡眠。我们在一天工作、学习里头消耗了大量的能量,除了依靠饮食来补偿外,最重要是古人有一句话“服药百裹,不如独卧”,睡个好觉胜过吃补品。
Read more一名老师最近在课堂上进行调查,想看看学生们最想要的是什么?结果发现学生最想要的是无尽的财富和自由,而他心里也很清楚,孩子们想要无尽的财富也是为了获得自由,自由才是他们的真正追求,财富只是手段而已。 自由即是不受约束,而眼前这群13-14岁的孩子们想要过着不受约束的生活其实也无可厚非,毕竟这本来就是这个年纪的孩子们会有的天性。但与80后和90后,已经步入社会的我们的想象不同的是,当年的我们想要的自由是可以自由地出去玩,进行社交活动,而这群网络时代的孩子们更想要获得的自由则更多是随时玩手机的自由,甚至是可以随时拒绝出门,窝在家里盯着手机屏幕的自由。 最近随着欧美各国都开启新学年,是否能携带手机到校再次成为热门课题。许多欧美国家都祭出更加严格的规定,限制或完全禁止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指出,目前全世界有六分之一的教育系统(国家和地区)完全禁止学生携带手机到学校。这显示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开始认同手机对教育现场是弊大于利。 欧美国家禁止学生带手机入校园 图1:2023年10月初,英国政府发布了全新的指导方针,建议全国所有学校禁止学生使用手机。 图2:2023年7月,美国佛罗里达州也通过了一项法律,要求全州公立学校禁止学生在课堂间使用手机,一些学校已经延伸至全天不能使用。 荷兰也决定于2024年起实施手机禁令,法国更是早在2018年就已经实施限制。在澳洲,新南威尔斯、维多利亚等五个州的公立学校已经全面禁止使用手机,昆士兰州也将从明年开始下禁令。 为什么禁止用手机? 就连崇尚自由,主张让学生自由发展避免束缚的欧美各国,都要实行对手机的严格管制,可见手机对学生的影响已经大到不可忽视。那到底为什么要禁止使用手机呢? 1) 影响学习及情绪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的一份报告指出,过度使用手机会影响学习,学生成绩下滑,而且过多的荧幕使用时间,会造成严重分心,并对儿童的情绪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报告引用的大规模国际评量数据显示,数位科技与学生成绩之间存在“负相关”。意思是几乎没有强而有力的研究,证明数位科技本质上为教育增加了价值,该报告直言,大部分的证据都是由试图销售数位学习产品的私立教育公司资助。 2) 逃避实体社交
Read more一年一度的马来西亚教育文凭(SPM)考试将于今年12月5日开跑,学生们每每想到“考试”,心里就难免害怕、紧张或压力。有人说:“没有考好SPM无法毕业”或“没有考好SPM不能上大学或考STPM”,无形中给了自己好多压力。 新闻来源:星洲日报,20230927 根据星洲日报的报导,一名女学生疑似考试压力大而选择离家出走。她在校成绩出众,是老师及同学眼中的女学霸。她与家人的关系良好,也没交往对象。据老师表示,极可能是因为将面对SPM考试,压力太大而离家。 不仅是中学生压力大,连大学生也一样。根据Health Day News报导,大学生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5名学生就有1名因此而试图自杀。研究数据也显示67,000名大学生里,有20%因为压力而产生心理问题、自残和自杀的念头。虽然数据显示包含学业、家庭和人际关系等因素所造成,但世界卫生组织也证实,自杀是15-29岁年龄组排行第二大的杀手。由此可见,教导学生们认识压力、舒缓压力刻不容缓。 考试焦虑症 你是否曾在考试时头脑一片空白?明明会的题目却无法作答? “考试恐惧症”是一种特殊焦虑。研究显示高达50%的学生有考试焦虑,而严重的考试焦虑症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甚至生活、学习能力和考试成绩。 考试焦虑症的起因 一、失败的经历 学生曾在考试期间或考试后有失败的经历,且感受深刻,导致在面对下一次考试时害怕、紧张和恐惧。 二、没有充分的准备 学生在考前没有充分的预备,对考试缺乏信心。 三、学生对自己期望太高 学生、老师或家长对考试成绩有期望是正常的,但当学生设下的目标高于自己的能力,便会在考试前或考试时紧张恐惧,陷入考试焦虑的困境。 四、错误理解学习与考试的用意 考试的目的是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和自我评估。但因种种因素,学生却把考试理解为“考好分数“,追“A”,考试的用意就被曲解了。 五、与同侪比较 当家长与学生忙于和同年龄朋友比较,学生们不单自信心受影响,也会因此而焦虑,深怕自己没有比朋友努力。
Read more你们有没有发现,“丢”这个动作很简单,吃过的饭盒、喝过的包装瓶罐饮料、剩饭菜,旧衣服、废纸屑、塑料袋等,丢进垃圾桶,隔天垃圾车载走,代表垃圾从此不见了吗?这些垃圾最后会去到哪里? 根据媒体在2023年5月份报导,马来西亚世界自然基金会(WWF-Malaysia)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国内每天生产消费后,塑料垃圾总量,超过100万吨,多到可以载满约7万6000辆垃圾车。从2003至2016年所生产的塑料,比整个20世纪的总数还多。 不晓得你看到以上数字,是为之惊讶,抑或无感呢?且让我们来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垃圾增长的情况恶化呢?这与我们的生活脱不了干系。 1)快速消费文化 就现代人的消费模式来看,越来越追求时尚和新颖,推动了快速消费文化的形成,加上人们购买力的提升,不再像过去那样注重产品的持久性和品质,而更多地追求时尚和短期的满足感,进而导致了频繁购买和产品更替的速度,从而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垃圾量。 另一方面,科技行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了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比如,智能手机、电脑和电子设备,人们常常为了追求新产品,而将尚能够使用的旧设备丢弃并购买新款,殊不知这些废弃的电子产品含有许多有害物质,对环境和健康将造成不可逆的危害。 2)过多包装 就现代人的消费模式来看,越来越追求时尚和新颖,推动了快速消费文化的形成,加上人们购买力的提升,不再像过去那样注重产品的持久性和品质,而更多地追求时尚和短期的满足感,进而导致了频繁购买和产品更替的速度,从而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垃圾量。 另一方面,科技行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了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比如,智能手机、电脑和电子设备,人们常常为了追求新产品,而将尚能够使用的旧设备丢弃并购买新款,殊不知这些废弃的电子产品含有许多有害物质,对环境和健康将造成不可逆的危害。 3)食物浪费 除了产品之外,食物太容易取得,却忘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马来西亚固体废料管理机构(SWCorp)每日处理3-8万吨垃圾,有44%是食物厨余。 所以,“零废弃”太重要了!要做到“零垃圾”生活不容易,对大多数人来说很压力,但是要做到“零废弃”,生活垃圾的管理并不难。在家人、学校的熏陶下,现在孩子从小都会知道什么是“环保”,但是大部分的人对环保的概念还停留在“回收”,回收再循环显然是治标不治本,我们可以从5R环保原则做起,就能走向更好的生活。 5R环保原则 拒绝(Refuse) 拒绝你不需要的 减少(Reduce) 减少你需要的 重复使用(Reuse) 重复使用你消费而来的 回收(Recycle)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