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 – 我很怕鬼,你不怕?

2024年8月18日,将迎来华人传统中所谓的“鬼节”——中元节。每每一谈到这个节日,家中的长辈就会特别提醒:

“晚上尽量不要出去,小心遇鬼。”

“看到路边烧冥纸,不要乱讲话,小心脏东西跟你回家。”

“不要随便拍人肩膀,小心那是鬼召你。”

这是大众普遍对鬼节的观念,抱持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但到底这些禁忌是否有根据?还是自己吓自己,搞得人心惶惶?难道你不好奇真相是什么吗?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让我们一起探讨“鬼节”的真实内涵。

鬼节的原貌

黄敬胜牧师长期以来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研究。他以农历七月为例,为我们讲解“传统习俗与禁忌”。现今俗称的“鬼节”,可说是经过民间信仰和传统结合而生。

原先盛行道家思想的中国,称七月十五为“中元节”,是地官下凡,审判善恶,解放饿鬼的日子。后来,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根据传统教义,这一天成为佛祖的弟子——目莲救母的日子。为了帮助死去的母亲解难,目莲便以祭品祭拜鬼魂,进行普渡,以报答亲恩,使众生免于倒悬之苦,意思是脱离极端困难的处境,从而产生了“盂兰盆节”。自此“中元普渡”,这个结合了道家和佛教习俗的传统便在民间传承开来。

此外,若仔细追溯源头,在中国古代周朝时期,儒家思想推崇孝道,常有祭祖的行为。在农历七月十五,当朝的君王会在这丰收的季节,举办祭祀活动,称为“荐新”。君王会手举刚收成的谷粮进行祭拜,意思是“秋天让祖先尝新”,这是为今年献上感恩, 也为来年祈福。

不难看出,无论是道家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甚至最原始的荐新祭祀,都是敬天感恩、孝亲报恩的节庆。然而,由于人们疏于了解,如今这原本寓意感恩的日子,却变成了可怕的鬼月,人们似乎被迫遵守许多因为害怕“鬼上门”而衍生出的禁忌。

鬼节的真相

黄牧师强调:“农历七月十五和鬼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它与祖先和上帝却有关联。”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晓谕以色列人说:你们到了我赐给你们的地,收割庄稼的时候,要将初熟庄稼一捆带给祭司。他要把这一捆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使你们得蒙悦纳……’”(利廿三10-11)

牧师引用经文解释,“摇祭”实际上是一种感恩的表达,是将初熟的果实或农作物对着天摇一摇,感谢上帝赐给我们美好的丰收,供应我们衣食住行。这不就如同中国古代的“荐新”仪式吗?”那的确就跟鬼没关系。

“鬼”是谁?

关于“鬼”的概念,黄牧师解释道:“人死为归,而人所归为鬼。”他引用《礼记•祭礼》中的记载,指出“鬼”原本只是古代祭祀中世代血缘排序、亲属关系的产物。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对“鬼”的理解偏离了本意,原本是很中性的,现在却被人加上位格和形象,也因此赋予了它不必要的恐怖形象。

根据《礼记•月令》中的“王制”也有说到“鬼”是指什么。黄牧师解释:过去君王有七个庙、一坛、一墠shàn,其中五庙为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及最早的始祖。此外还有高祖和高祖的祖父的二个远庙,就是祧(tiāo),祧庙里祖先的等级或牌位会随着世代交替,由最近的祖先替代较远的祖先。更远的祖先之后就会被移到坛上和墠上进行祈祷和祭拜,再远一些的祖先就从墠上迁出,通称为鬼,不再祭祀。所以“鬼”这个字,是指年代久远,已经不再受世人祭拜的祖先,都称为“鬼”。后世民间由于不明白就盲目沿用“鬼”这个名词,之后就衍生出了可怕的“鬼”的观念。

听说鬼很厉害,我怕它伤害我

另一位有赶鬼经验的牧师——黄德淑牧师说:“是我们自己赋予了它这种权力,所以邪灵才会变得比较猖狂。”

鬼真有那么可怕吗?那倒未必。“鬼”按圣经说,它是堕落的天使,它们“不守本位,离开自己住处”(犹6)。它们受造的时候,是完美的,并蒙赐予自由选择的能力。鬼魔就是那些选择了不顺从上帝,按撒但的意思行事的天使。

有时鬼魔会假冒死人的灵魂,出现闹事,以致使人产生错觉,以为鬼魔是死人的灵魂变成的,其实根本不是这回事。圣经上明确告诉我们:“活着的人知道必死,死了的人毫无所知。”(传9:5-6)因此所谓死人的灵魂显现,实在是鬼魔假冒的。若不是上帝保护我们,并保护未信主的人,鬼魔可能已把世人毁灭。但我们信耶稣的人却不怕鬼魔,因耶稣已赐我们权柄,可以赶鬼。

会赶鬼的牧师

2018年,《基督教今日报》曾赞誉黄德淑牧师为“女中豪杰”,因为她毫不畏惧邪灵的力量,勇敢地面对巫师的咒语,将福音传给原住民群体。

德淑牧师表示,当她进入部落后,一些村民因生病或遇难事会来找她祷告,这导致村民逐渐减少求助巫师。巫师觉得她在与她们“抢生意”。由于这种情况,她不可避免地得罪了一些巫师,甚至被下了咒语。然而,她始终紧紧依靠上帝的话语,在这些年的事奉中持续前行。她感谢上帝赐予她启示、智慧和辨别的能力。她也见证了一些巫师从原先的信仰转变为教友的过程。谈到了一次次赶鬼的经历,她总是将荣耀归于上帝。

鬼其实很笨

德淑牧师相信邪灵的存在,因为圣经上也有记载。但是,鬼/邪灵很笨,只要你问对问题,邪灵就会自己显露出来。而有些邪灵根本不需要赶走,一旦它们的诡计被识破,它们自己就会被吓跑。

怎样赶鬼?

德淑牧师会鼓励事主先自行弃绝灵里面的邪灵,而不过度依赖赶鬼的方法。只有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才需要协助事主将邪灵赶出。她勉励每位信徒,只要口里承认,心里相信,耶稣是主,祂会保护我们。其实我们都拥有属灵的权柄,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祷告。

当然,分辨邪灵的能力至关重要,赶鬼之前需要先询问:“它的名字、何时开始进入(与事主接触)、进入的目的、从什么位置进入。”接着,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宣告某某某不再需要你了,从哪里来就回到哪里去。在整个过程中,坚定且充满信心十分重要。

有一次赶鬼的经历中,德淑牧师因不擅长讲流利的英文,便请一位擅长英文的弟兄念出创三15。因语速稍慢,还被邪灵讥笑“如果没有信心,你的祷告nothing(无效)”。因此,德淑牧师再三提醒我们,祷告务必要充满信心。

鬼也会骗人

邪灵可能会说谎,但只要保持警惕,就能轻易地发现其中的破绽。德淑牧师解释说,当邪灵试图撒谎时,最终会自己开始喃喃自语,并试图转移话题。因此,最佳的方法是只问yes或no的问题。她还分享了一次赶鬼的经历,描述了邪灵如何试图欺骗她。

邪灵说:“You are woman,sin is come from you”(参:创三)

德淑牧师马上用创三15回应:“但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

然后,邪灵还试图讨好牧师,说 :“You are my queen”。

所以,真的不要被它蒙骗了。

拒绝鬼上门

此外,切勿给魔鬼留下任何可乘之机。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任何可能与灵界产生关联的事情,都不应抱着好玩的心态去尝试,例如塔罗牌、算命等。我们也应避免在庙宇中许愿,不要购买或拥有人形的玩偶或摆件,因为邪灵正是通过这些缝隙,在我们信仰软弱时攻击我们。

与此同时,德淑牧师也提醒我们要过上圣洁、敬虔、警醒的生活。即便成功地驱赶了邪灵,若我们不持续保持这种生活方式,它仍有可能再度找上门来。她特别强调,不应在宗教场所挑衅邪灵,或发表不敬的言论。避免这些行为并非因为我们害怕邪灵,或认为它们的力量有多大。而是因为我们是人,我们都会有软弱的时候,邪灵就会趁着我们不备之时攻击我们。我们无需惊恐,但务必保持警醒,选择过上圣洁的生活方式。

赶鬼不二法门

圣经中有一个比喻:污鬼离了人身,找不到容身之地,便回到原来的屋里查看,发现屋子已经打扫干净,就去邀请七个比自己更恶的鬼,住进屋子里。所以,那人的境况比先前更不好了。(马太十二43-45)

如果我们没有回归到上帝的话语和真理的生活中,我们的内心就像那鬼走后被清理干净的房子一样,但没有邀请上帝来作王,恶灵就会再次趁我们信心软弱时来搅扰。即便是像德淑牧师这样经历过无数属灵战斗的人,她也一再强调“必须祷告”。这表明,回归到上帝的话语中,与祂修复关系,让祂在我们的内心掌权做王,才是抵挡邪灵的不二法门。

你真的想鬼离开吗?

有趣的现象,并非每个被鬼附或受干扰的人都愿意寻求牧者的帮助。人们除非走投无路,否则一般都不太敢寻求牧者的帮助,因为他们明白一旦求助于牧者,可能会失去一些东西。有些人为了“保护”某些东西(可能是花钱得到的),这些“东西”可能是个人不愿被他人知晓的秘密、情绪或费尽心思获得的符咒等,因此不愿意去求助牧师。而这些“东西”往往是邪灵可以见缝插针的破口。

结语

其实,鬼真的不可怕。可怕的是来自于你内心的没安全感,还有对未知的恐惧。基督教信仰的本质并非排斥传统文化,而是要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不再迷失于错误的恐惧观念中。

另外,就像德淑牧师说的,只要心里相信,口里承认,耶稣是主。耶稣在我们里面比外面的更大,你就不需要再怕所谓的鬼/邪灵。上帝是我们的保护者,每一天都是耶和华所定的好日子,即使在农历七月十五,也不要忘记携带上帝的祝福,回归祂所赐的平静与安稳,向祂献上感恩。

文章来源:《卫理报》1337期,〈认清鬼节的真相〉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