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 – 拯救食物大作战

想象一下,你坐在一家高档的餐厅里,品尝着美味的佳肴,或在超市里,轻易的选择自己想要的食物。然而在同一时间,世界上有许多人正在与饥饿斗争,因为他们生活在贫困之中。

“全球粮食危机”是一个持久而严峻的问题,不断威胁着各地的人们。不仅是在国外,即便在我国,粮食问题也日益严重。疫情之后,鸡肉和鸡蛋供应短缺、碎米短缺导致米粉价格上涨、稻米短缺、进口米价格上涨等问题接踵而来。随着气候变化、人口增长、资源短缺和政治因素的影响,这个问题变得日益严重,迫使我们必须深思和迅速行动。

1.0我们面临的粮食挑战

1.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如干旱、洪水和热浪,对农业产量和作物生长产生了负面影响。气候的不可预测性增加了农业的不确定性,威胁粮食供应。

2. 食品浪费:

从农田到餐桌,大量食品被浪费,但人口增长却加剧了对粮食的需求。

3. 贫困和不平等:

贫困、社会不平等和冲突影响了许多人的粮食安全,一些社区和国家面临粮食不足和饥饿问题。

4. 食品安全:

食品中的化学污染和微生物污染对公共健康构成威胁,可能导致食品危机和食品召回。

5. 价格波动:

全球粮食市场价格波动将导致食品价格的剧烈波动,使食品对于低收入人群变得更加昂贵,从而增加食品不安全和饥饿的风险。

2.0马来西亚的饥饿问题:贫穷导致饥饿

你可能认为饥饿只在贫瘠的非洲或落后国家存在,但实际上,无论是先进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落后国家,在我们生活周遭,哪怕是繁华的城市,都有贫困人口面对着饥饿。即使是资源丰富的城市,有些居民也可能因为失业、低收入或家庭危机而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这就是所谓的“城市贫困”。

以下是近年来报章上的一些新闻标题,这些都是在我国发生的真实案例:
买不起奶粉只能喂咖啡乌,大马儿童营养不良问题上升
坚持每日到校,贫困生只为吃免费餐
马大逾千赤贫生没钱开饭,日吃1餐啃面包
通胀迫选不健康食物,B40群孩童肥胖率引忧
根据2023年的全球饥饿指数,马来西亚在125个国家中排名第56位,表明我国的饥饿程度属中等水平。然而,饥饿的原因不仅是粮食短缺,贫困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3.0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

“无米不成邦,无粮不立国”,此句话强调粮食对于国家兴衰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维持国家稳定和繁荣方面。

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中的第二个目标,旨在解决全球饥饿问题、提高粮食生产和分配、改善人们的营养状况,并促进可持续农业。

SDG2的关键要点:

1. 消除饥饿:

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足够的食物以维持健康和充实的生活。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减少饥饿人口的数量,提供粮食援助,并解决食品分配不均的问题。

2. 确保粮食安全:

提供充足的食物,并确保食物是安全和营养丰富的,不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危害。这包括提升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

3. 改善营养状况:

除了消除饥饿,还需改善全球人口的营养状况。包括解决营养不良和肥胖等问题,目标是确保人们能够获得均衡的饮食以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4. 促进可持续农业:

通过采用可持续的农业实践来提高农产品产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压力,支持农民和农村社区,并适应气候变化。

5. 终结贫困:

与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密切相关,消除贫困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关键。

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集结民间力量,改善饥饿问题。

4.0食物银行的推行

你可能听说过存钱的银行(Bank),但你听说过存食物的银行(Food Bank)吗?世界上第一家食物银行于1967年在美国成立,由John van Hengel创立。他原是社区餐厅的志愿者,了解到杂货店会丢弃即将过期或卖相不佳的食品,于是他收集了这些食品供给社区餐厅。由于食物量太多而餐厅空间有限,他在圣玛丽教堂的资助下,租了一间废弃的面包店作为食物仓库,取名为圣玛丽食物银行,开始向有需要的人分发食物。

食物银行的发展反映了人们对食品浪费和饥饿问题的关注,志愿者和社区成员为解决这些问题做出了努力。如今,食物银行在许多国家已经普及,它们在减少食品浪费、改善社区营养状况和支持有需要的人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马来西亚,政府和民间团体设立了许多食物银行。例如,食品援助基金会(Food Aid Foundation)成立于2013年,是马来西亚首个非营利食物银行。该基金会拥有自己的工作团队和冷冻车,靠三名司机,每周工作七天,在不同地方收集和分发食物。

基金会发起人徐耀晟是一名商用厨房设备供应商,他了解酒店和餐饮业的食物浪费问题。根据酒店和餐厅对食物的规定,烹煮过的食物放在盘子上超过4小时后就不能再销售,尤其是自助餐造成了大量浪费。徐耀晟设立了食物银行,希望尽快拯救这些食物,分发给孤儿院、老人院、残障中心和贫困家庭等需要帮助的人。

基金会执行长王筱珺过去7年一直研究食物相关的问题,她的博士论文也涉及食物系统。她指出,食物浪费的问题在食品产业链上由来已久,只是随着新冠疫情的冲击和现在的物价上涨,粮食问题变得更加严重,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5.0 纠正不良的消费形态

王筱珺表示,并非所有食物都能被挽救,例如含有油质和蛋白质的食物以及蔬菜,隔天就会变质,无法提前加工处理。而弱势群体往往难以摄取足够的肉类和蛋白质,所以会尽量拯救面包和肉类。食物来源除了酒店,还有大型超市如Lotus’s,每天早上工作人员会去收集前一晚未售完的蔬菜、面包和烘焙食品。

她坦言,无论是拯救食物还是解决饥饿问题,食物银行的作用有限。很多人会因新鲜和便利而浪费食物。她看到商场中售卖的切片水果,就感到心痛,因为这些水果已经无法拯救,而完整的水果即使有些部分坏了,但切掉坏的部分后,剩下的部分仍然可以食用。商家为了盈利,往往提供方便的食物,但这种消费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王筱珺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需要从学校教育开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进行相关活动,教育学生不浪费食物,她自己也参与了志愿者团队,向学生宣导食物的重要性,并希望学生能影响他们的父母。

王筱珺提到,“食物拯救后让人吃,人若吃不到动物吃,动物吃不到则昆虫吃,昆虫吃不到最后就是回归大地,形成堆肥的材料。”她的这句话旨在表达如何让食物物尽其用。食物拯救的循环不仅令我们反思和改进消费模式,还为环境和社会带来积极影响。从食物浪费到食物拯救,再到食物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正道。

6.0永续农业能改善粮食问题吗?

很多人可能会疑惑,马来西亚不是一个农业国吗,为什么还要依赖进口蔬果?我们不是有稻田吗,为什么还要依赖进口大米?

农业及粮食安全部长拿督斯里莫哈末沙布早前向媒体透露的数据,农产品贸易赤字高达250亿令吉,出口额为390亿,进口额则为640亿;显示马来西亚仍然非常依赖进口的蔬果和动物饲料。稻米的情况,本地产量一直供不应求,每年需要进口至少30%的稻米才能满足国内需求。粮食自给自足意味着一个国家能够生产足够的粮食来满足本国人民的需求,这是确保食品供应稳定性的关键,有助于减少粮食短缺和饥饿的风险。如果一个国家无法自给自足,就容易受国际市场波动和进口粮食供应中断的影响,从而增加贫困人民陷入饥饿的风险。

永续农业是一种注重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性的农业实践,其目标之一是减少对进口粮食的依赖。以下是永续农业减少粮食进口的一些方式:

A. 提高产量和多样性

鼓励采用高产的农业品种和种植技术,来提高国内农产品的产量,以满足更多的需求。同时,也鼓励多样化种植,包括蔬菜、水果和其他作物,从而减少对进口食品的依赖。

B. 改善土壤质量

通过使用有机肥料、改进耕作方式和采取土壤保护措施来提高土壤质量,减少对化学肥料和土壤修复产品的依赖,从而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

C. 水资源管理

鼓励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包括节水灌溉系统和水资源回收,确保农田获得足够的水资源,减少水资源浪费。

D. 促进本地市场和供应链

建立本地市场和供应链,支持本地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减少对进口粮食的需求,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

E. 减少粮食浪费

通过改善储存、加工和分销方法,减少粮食在供应链中的损失,确保生产的粮食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不需要大量进口。

F. 可持续农业政策

政府可以采取政策支持永续农业实践,鼓励农民以可持续的方法进行耕作。这包括提供农民培训、财政激励和技术支持,以帮助他们改进农业实践。

学生是未来的变革者

“吃货”是一个在网络上兴起的词,通常用来形容那些非常喜欢美食、对食物有着特别浓厚兴趣的人。在互联网时代,吃货文化在社交媒体上变得越来越流行,人们分享各种美食图片、食谱和餐厅点评,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食物社交圈。

每天我们都要解决一个重要任务:填饱肚子!

我们每天都在思考:下一餐要吃什么?这使得我们对粮食的需求永远不会减少。

作为“吃货团”的重要一员,你会在许多高档餐厅、饮料店、快餐店中发现中学生的身影。然而,这些中学生也是食品浪费的“敌人”,有时他们可能会在学校食堂扔掉许多未吃完的食物。

但不要忘记,学生不仅仅是“吃货”,他们也是未来的变革者。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尤其是关于粮食问题的讨论,都可以激发他们对粮食领域的兴趣。这些年轻的思想家们可能会成为改变世界的人,提出新的粮食生产方法,减少食品浪费,甚至解决全球饥饿问题的创新者。

总的来说,粮食危机是一项复杂而紧迫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回避它,只有通过全球合作、可持续农业和智慧决策,从自身开始,减少粮食的浪费,才能在未来建立一个更加安全和可持续的粮食系统。

文章来源:董总《中学生》第343期,原题〈SDG2吃好粮食,做好未来〉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