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每月话题 6月 – 走出原生家庭的创伤 June 6, 2024June 6, 2024 ICBmycentre 1.0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影响 原生家庭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开始,与家庭成员一起生活、成长的家庭。成员包含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叔叔、姑姑、阿姨、舅舅等。 《年少日记》透过主角郑Sir追查一封学生遗书的过程,揭开自己充满伤痕的童年,看似光鲜亮丽的一家四口,关上家门后却是一个充满言语暴力、肢体暴力的成长环境,使主角长大后对于建立自己的家庭失去信心。原生家庭不单影响爱情观、家庭观,对于一个人的性格塑造、人际关系的互动,都有一定关系。为何原生家庭的影响如此深远? 抑郁焦虑患者,儿时多曾受伤害 家庭是一个人情感或经验学习的最初场所,在这个环境下,每个人都会建立出他独有习惯、人格和思维。根据心理学家John Bowlby的依附关系理论,幼年时与父母或主要照顾者的关系,会塑造一个人未来与其他人的相处方式,从父母怎样回应小朋友情感需要,形成安全或不安全的依附关系。例如当小朋友有情绪需求时,如果照顾者会安慰、鼓励他,他就会觉得被爱、值得被关心;相反若父母长期对小朋友哭泣不闻不问,他慢慢会觉得自己没有人在意、不值得被爱,无视自己的情绪需求,逃避问题。因此,一个安全依附关系可令小朋友学会怎样去管理情绪,怎样跟人相处、面对困难;但是一个不安全的依附关系,就会令小朋友较易形成有问题的内在运作模式。 父母长期不和,积累压力致创伤 普遍认为暴力、虐待、贫穷、父母患有精神病等原因,都有可能在孩子心里形成创伤。其中对孩子最大影响的是父母长期不和。人在幼年时很依靠父母,因此家庭除了提供物质外,提供安稳的环境亦很重要,让孩子慢慢成长。小朋友天生对家庭很忠诚,很想家庭圆满,父母关系良好,所以他们对于父母的关系很敏感,非常留意父母的情绪;尤其是妈妈,因为通常孩子出生之后,都会与妈妈保持很亲密的关系。因此,一个充满争执、一直不处理问题、父母长期不和的家庭气氛,令人感到窒息,长期积累的压力或对父母分离的忧虑,同样会形成创伤。 常被比较“输”“赢”,都有负面影响 《年少日记》呈现的管教方式引起观众共鸣,甚至有人不敢入场,担心勾起童年创伤。华人家庭的管教方式,除了体罚,还经常透过比较来“鼓励”小朋友发奋。常被比较的小朋友,不单“输”的一方长大后自信心较低,“赢”的那人都可能有负面影响,觉得一定要比别人好,认为只有自己比他人优胜才会被爱,他可能是high achiever,要不停往上爬,甚至爬到自己overload,纯粹很需要他人的认同。 遇好师长同辈,可走出童年阴影 虽然原生家庭对初期人格建立有很大影响,但不代表这个影响会持续一生,一个人的成长路上,除了家庭,还会有学校、职场、朋友等新的人际关系,这些后天因素都有影响。假设遇到好的依附关系,如身边有好的师长、同辈,或透过心理辅导,都可走出童年阴影。 2.0关系模式一代传一代 跨代问题不是纯粹的行为复制,而是一种关系模式的问题,我们发现一些东西是一代传一代。眼前一些小朋友面对的问题,原来并不是这两代的(小朋友与父母),而是父母和上一代的问题。如果原生家庭一直有很多不处理的冲突和情绪,那可能将来结婚,在下一代又浮现类似的问题。 爱逃避爸爸育出爱逃避儿子 家庭就是一个生命,一个生命会成长,也可能会生病,它的病就是里面的人关系纠缠了,医治这病就是要帮它松绑,再去看看是否有其他可能,处理需要面对的问题。因此,当小朋友出现情绪或行为问题,家庭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家庭治疗着重在关系中寻找问题根源,然后让父母和子女一起改变,达到治疗效果。 曾有一个抑郁男士求助,他与两个儿子常常争吵,关系疏离,他也经常就家事处理与太太吵架。经了解后,发现他因父亲患上癌症而忧虑,由于父母住在附近,他坚持每天下班后都先探望父母再回家,因而忽略了自己家庭,令太太常有抱怨,两个儿子也比较亲近太太;加上当事人自小就比较依赖母亲,什么事情都会找母亲帮忙,每当儿子不听教或与太太争执时,就会叫母亲过来处理,自己则“大被盖头”逃避。久而久之他与太太和儿子的关系比较差,因而经常不开心,觉得自己无能。自己的儿子也像当事人一样,当察觉事情有什么不妥当,也选择逃避,什么都不管。 若回看这个家庭,两代人都是母亲与儿子比较亲密,而儿子处理问题方式又像父亲,犹如一面镜子,这就是一种跨代关系模式的延续,要处理这个家庭问题,方向是强化夫妻关系,令男士明白不能事事向妈妈求助,需要夫妻共同努力处理两个儿子的事情。 觉察情绪,自我满足依附需求 怎样走出原生家庭的创伤?原生家庭的创伤内化成内在运作模式,令人产生一种自动反应,但这种反应、想法可能有问题,如遇上不如意的人际关系,第一反应可能是:我不被爱,连父母都不爱我,这些时候需要刻意学习第二反应,用不同方式,缓解这个自动反应。 1. 写日记、绘画 当有压力或受到刺激时,留意自己身心状态,什么事情触发这些情绪,了解自己是否有什么需要未被满足。无论是写日记、绘画都是觉察情绪的方式。 2. 充当父母角色爱自己 或许儿时被照顾、被接纳、被肯定等的依附需求未被满足;过去很多东西或许未能从父母身上得到,但是不代表现在不可以自我满足,例如缺乏爱,可充当父母的角色爱自己。 3. 多沟通解心结 或许儿时被照顾、被接纳、被肯定等的依附需求未被满足;过去很多东西或许未能从父母身上得到,但是不代表现在不可以自我满足,例如缺乏爱,可充当父母的角色爱自己。 4. 建立人际关系支援网 人际关系网络带来的支持很重要,让人知道面对困难时会有人帮忙,减少不安。过去或许有很多伤害,但不代表长大后不可能建立一些好的人际关系,尝试不再只是想着过去发生的事,而是集中现在和未来,或许就可以慢慢走出过去的阴影。 5. 生活有规律 有规律的生活会令人有安全感,觉得有事情可以掌控,减低对周遭的敏感。 6. 寻专业人士帮忙 不一定要到情绪出现问题才找人帮忙,有时觉得工作、人际关系上有地方卡住了,自己无法处理,都可找专业人士帮忙。卫理公会家庭与辅导部提供热线电话,您也可以电邮与他们分享你的问题: 家庭辅导单位 辅导热线 电邮 辅导时段 诗巫幸福中心 084-333360 welloctr@gmail.com 周一至六; 晚间7-9:30 古晋恩典中心 082-256411 gcc_tcm@hotmail.com 周一至三&五; 晚间7:30-9 美里心弦中心 085-439359 sincere.miri@gmail.com 周一、三、五; 晚间7-9:30 民都鲁希望中心 086-312280 turningpointbtu@gmail.com 周一、三、五; 晚间7:30-9 7. 忘记背后,努力面前 近年,当中国基督徒心理学家们正努力推动原生家庭探讨,教导大家怎样寻找伤害自己的人的时候,美国著名基督徒心理学家柯联思(Gary Collins)则坦白:“我们以为从前的经历带来今天的问题,所以帮助别人的最佳办法就是来一个‘考古旅程’,从当事人的背景找出他们的问题的原因,我们以为只要找出原因,当事人就可以自动康复。”“这是一个不错的理论(虽然耶稣从没有使用这个办法),但是我们知道这不是常常有效的。”他们花很多的钱去见心理治疗师,医生也鼓励他搜查往事,但是这些人一直在探索往日,从不往前行,所以也没有什么进步。” 圣经告诉我们要“忘记背后,努力面前”(腓3:13)。圣经并没有说,我们需要探索过去的折磨所带来的痛苦与伤害,然后才能再往前行。上帝并不喜欢我们天天翻旧账,这也不是基督徒对付问题的办法。按照圣经,如果要回忆的话,第一是要回想主耶稣为我们所成就的和祂的一切恩典(提后2:10-14),其次圣经教导我们要回想自己在什么地方犯罪得罪神(启2:5), 当然我们也应该记得别人恩待我们,如果真的有人伤害我们,我们也应该原谅人。今天若有任何人际关系问题,基督徒应该正面想办法努力解决。例如,你若和太太吵嘴,那你就找出争吵的原因,想办法解决。把问题推到父母、童年、他人身上去,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愿你能走出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创伤,得着治愈,愿神赐福你! 文章来源: 1. 夏靖柔编,陈真纪、张淑媚著《原生家庭创伤,如何自我疗愈》,星洲日报副刊,20240323 2. 张逸萍著《你活在家庭伤害的阴影中吗?》,生命季刊42期,2016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