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孩子成为下一个#metoo
性骚扰与性霸凌有毒
过去一周,我藉着最近在台湾闹得红火的Me too运动,设计了关于性骚扰和性侵犯的课程,然后一遍又一遍地讲给不同的学生听。
场景一般上都是这样的。当我将新闻内容以严肃的方式简单叙述的时候,女生的反应一般都是聚精会神,偶有震惊,而大约有四分之一的男生会在过程中发出赞叹的声音或是露出奇怪的笑容,彼此之间会开始窃窃私语,甚至是大声说出:“怎么那么爽!”“好厉害!”“我也想要!”之类的言论、做出猥亵动作等等。面对这样的男生,女生们几乎是一面倒地表示她们也很无奈,但早已经习惯了,除了皱个眉头,心里看不起这群男生之外,似乎也做不了什么。
面对这群脑袋充满某种颜色的孩子,这堂课当然不能只满足于谴责他们的行为,而是要重构孩子们的三观。当我告诉他们,性侵犯一般上存在于熟人之间、男生也会被性侵且加害者多数也为男性、受害者几乎无法反抗且甚至会自我安慰。学校内也经常会出现性骚扰等等事实的时候,许多孩子开始表现出惊讶,毕竟在他们的世界里,男生怎么可能会被性侵?受害者怎么还要自我安慰?且他们也天真地认为反抗是多么容易的事,一脚踢对方的“蛋蛋”就好了。
这也不能怪这群孩子,毕竟有太多想法早已根深蒂固,无法轻易改变。我有个朋友曾告诉我,她在学生时期就曾被亲戚性侵过。而当她向家长控诉自己的悲惨遭遇,以为能得到支持和帮助时,家长却含泪劝她不要再说这件事,而亲戚们更是对这位可怜的孩子指指点点,认为都是孩子行为不检,这让这位朋友陷入长时间的忧郁,一直都没有缓过来。
而另一个朋友也在看到了最近的Me too运动后来告诉我,她最近思来想去才意识到自己在中学时期曾经被班上同学性骚扰。但当我继续跟她对话后,却发现她不断谴责自己当年怎么那么不小心,质疑自己外表不好怎么会是受害者,安抚自己要以和为贵不要将事情闹大。我突然很愤慨地告诉她这些都不是重点,她才确确实实地面对自己是受害者的事实。
除了“家丑不可外扬”“以和为贵”“大事化小”等中华儿女的“美德”外,对性话题的讳莫如深和有毒的男子气概更是有着极强的杀伤力。有个学生在听完这堂课后主动来找我诉说她的遭遇。她说她偶尔会在家里的男性都出门,只剩女性在家的情况下,穿着背心在家里走来走去。但有一天家里的女性亲戚们却把她叫来,批评她穿着过于性感,眼神里充满轻蔑地对她品头论足了一番。
这孩子后来很遗憾地告诉我,当下的她觉得自己的亲戚们和外头的色伯伯没有差别,都在用一套“没包好自己就是放荡”的思维来看待自己。我不寒而栗,如果这也是一种性骚扰,那我们的孩子要面对的会是什么样的洪水猛兽?这群孩子又将会怎样看待自己和身边的人?
我突然明白,真正的性骚扰和性霸凌,其实就瀰漫在我们这有毒的文化空间里。这个空间让许多人因为开黄腔而获得认同感和成就感,却让许多人因为不能接受别人开黄腔而被批评为不够幽默和开放;这个空间让许多人可以对他人的样貌身材和穿着大放厥词,却让许多人因为被性骚扰或性侵犯而必须三缄其口;这个空间让许多人因为发表关于两性的耸动言论而受到青睐和追捧,却让许多人因为想传递正确的性知识而受到挞伐和抵制。
何其可悲,又何其扭曲。
而我这位小小老师能做的除了开一堂课之外,似乎也只有某一次有学生告诉我,她被性骚扰的时候,赶紧要求校方介入调查和提供协助。后来才发现原来受害者不止她一个,若是这名学生没有勇敢将事情说出来,天知道还会有多少位受害者。她们不仅受害于性骚扰,也受害于这可悲的噤声文化,和根深蒂固的性权力不对等。
只是学校的性骚扰尚且多出于好奇和无知,若是来到这诡谲多变的成人世界,除了充足的性知识和完备的性观念,这些孩子要拿什么去对抗这些如潮水般且有备而来的咸猪手们呢?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郑咏介,2023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