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情中的讨好者
虚假的爱
「你有病!有病!有病!有病!你以为你爱着我,但是你所谓的爱却让我窒息。我不需要这样的爱,也不需要你。我想要一段健康的感情,不是这种垃圾!」
他们坐在我的办公室内,一个请求原谅,另一个猛烈攻击。即使他们仍宣称爱着彼此,他们的婚姻却无法继续。许多年来,我看见无数的夫妻或是情侣都面临了这种状况。他们的感情关系出了问题,他们使用相当怪异的态度,来表达口中所谓的「爱」。爱被污染了,这真是令人讶异,我们竟然污染了如此纯净的爱。往往我们所谓的爱只是仿冒品,虚假的爱样貌多变。
讨好者(The Pleaser)
很不幸的,有些人把成为一个讨好的人,当成是爱人的表现。在一段关系中,有人一直不断付出、付出、再付出,但这不是因为爱。这是因为罪恶感,要不然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他们需要为别人付出,以对自己产生自信。就好像他们对帮助人这项工作着迷不已,对它上了瘾。讨好者易受情绪的影响与支配。他们所做的事是正确的,驱使他们的却是错误的理由。他们做了很多好事,却不喜欢成为真诚爱人的人。
派瑞特博士(Dr. Les Parrot)在他的书Love Unseen Enemy中,精采地描绘了虚假之爱的形式,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特征。
讨好者有讨好别人的强烈需要,好像他们活着就是要别人快乐一般。当你观察他们时,发现他们既尽责又关怀人。他们尽全力让其他人感觉舒服,特别擅长的是记得做那些别人忽略的小事。他们非常和蔼可亲,态度也令人赞赏,当你要求他们做事时,他们通常会多做一点,脸上还带着温暖的微笑。但这些爱的举动并非自动自发,而是被逼的。他们觉得让别人快乐是自己的责任,如果他们的伴侣不快乐,罪恶感便随之而来。他们迫使自己做很多事,正因为如此,他们相当吸引人;但是他们在感情关系中常觉得自己被利用。讨好者常以女性居多。
讨好者是生命中的给予者。他们避免接受别人所给予的事物,万一接受了就会觉得浑身不舒服有罪恶感,然后开始思考如何偿还。讨好者在工作上会急于把事情立刻办好,而且要办到最好。他们需要受到肯定,好减轻罪恶感。他们为了掌声而生活,活在恐惧失败的阴影下,不幸的是,这样的恐惧驱使他们答应不切实际的要求。拒绝别人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觉得说「不」就是个人的失败。这不但不健康,也不符合主话语教导的爱人方式。
讨好者的责任感,超越了他们所应担负的责任。如果他们结婚了,便认为使配偶幸福快乐是他们责无旁贷的责任。这让我联想到拯救者——他们自命为救生员,只是他们想要拯救的人并没有溺水。
讨好者是世界上最会躲避冲突的人。他们推延、屈服、让步,永远说「是」,即使当时应该要说「不」,并且容许错误继续下去。所以当我在婚前辅导中看见许多讨好者违反他们的价値观以及主的话,发生婚前性行为,我不会觉得太惊讶。虽然如此,讨好者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如果他们被强迫面对冲突,不是屈服投降,然后怪罪自己;要不然就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因为他们不具处理冲突的技巧。
你曾经询问过讨好者的意见或是个人偏好吗?千万不要。他们容易摇摆不定,避免表达个人意见。他们不想做出选择或决定,因为他们担心所做的决定可能无法讨好你。
在婚姻关系中,讨好者依从配偶的喜爱而活。他们寻找配偶的好恶,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但是他们也期待配偶能知道他们的需要,无需他们开口要求。你能想象讨好者向他们的伴侣开口表达他们的需求吗?这真是难以想象。只要他们感到伴侣退缩,或亲密感消逝,都令他们生不如死。在我的办公室里,看着同样的剧目一再上演:
有讨好性格的一方坐在那,说:「我就是无法理解,我这么爱他,试着让他快乐,但是,好像我越试着讨好他,就将他推得越远。」这是事实,因为他们的伴侣觉得被压得喘不过气。
一位讨好者的先生说:「我很讨厌这样子。我希望她的立场坚定些,有能力对抗我,好好地吵一架。我厌倦她这么唯唯诺诺。」讨好者所制造的问题,正是他们处心积虑想闪避的状况。那你呢?这些描述是否似曾相似?如果你交往的对象有这些特征,记住:你所感受到的爱不是真的。
如果你有这些特征,我们再往前一步。要是你与另一人有感情关系,可能远比只处理你的讨好性格复杂。还有另一种专有名词专门用来描述这种状况。有个方法能厘清你的爱与帮助是否真心诚意。
请使用以下的叙述,评估你关心人的想法、感受与行动。每一个描述,都用一到十评估自己,一代表你相当不符合此描述,十代表你相当符合此描述,五代表介于中间。如有任何描述的分数超过五,想想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如果你不符合这些性格,想想是否有谁符合这些描述?
- 在我的想法中,我觉得自己对他人有责任;我要为他们的感受、想法、行动、决定、要求、需要、幸福、不幸,以及命运负责。
- 当其他人有问题时,我会替他们担忧、怜悯他们,并觉得有罪恶感。
- 我觉得被强迫,甚至被逼迫着要帮助别人解决他的问题,即使我不想给予忠告、建议,也不想试着让他好过点。
- 当我的帮助没有效果时,我感到生气。
- 我期望他人有被帮助的需要。
- 我怀疑为何有人不期待被帮助。
- 我发现自己在应当说「不」时,说了「是」,做了自己很不想做的事,做超过我工作职责的事,以及帮其他人完成他们有能力做的事。
- 我常不知道自己的需要,也不知道我想要什么。但当我知道时,我却告诉自己这些都不重要。
- 我试着取悦所有人,而非自己。
- 我发现自己很容易因别人遇到不公平的事情而生气,但是当自己遇到不公平的事时,却很少发怒。
- 当我付出时,我觉得较有安全感。
- 当别人为我付出时,我却有不安全感及罪恶感。
- 我感到难过,因为我用尽一生的生命为别人付出,但却没有人为我付出。
- 我发现需要被帮助的人较能吸引我。
- 当我的生命没有遇见危机、没有问题待解,或是没人需要帮忙时,我觉得厌烦空虚,一无是处。
- 为了回应某人在困难中的需要,或是帮助某人做事,我会放弃一些例行公事。
- 我的承诺常超出我的能力所及。
- 我感到压力与烦扰。
- 我深深地相信别人对我也有责任。
- 我怪别人把我置于现在的处境。
- 我相信其他人对我的感受影响甚大。
- 我相信其他人快把我逼疯了。
- 我很愤怒,觉得自己是被人利用的受害者,无人感谢我。
- 我发现因为以上的个性,其他人对我失去耐心,或常对我发脾气。
如果你对以上描述的回答多数都高于六,你可能就是所谓的共依存者(Codependent)。并非所有的讨好者都符合共依存者的行为模式,但是他们的特征与共依存者极为相近。
可能你想要推翻讨好者这种说法,但事实上已经有人试过了。我曾听过一对夫妻,双方都觉得:「把对方的需要摆在前面,讨好他,是婚姻的要素之一。我们不是应该互为彼此的仆人吗?」当然是,但是要以一种健康、充满着爱的方式,而不是因为在这些前提之下,才互为彼此的仆人。
文章来源:诺曼·莱特著,罗育龄译《神啊,谁是我的理想伴侣》,宇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