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偶何处寻?

距我家三个街道外,有一间超市。每个礼拜四晚上,我都会到那里买一些家用品。某个礼拜四晚上,一如往常,我走在超市中,来到一条走道的尽头,向右看后便向左转……然后我看到了她。她看起来很精练,虽不是很出色,但是很干练的感觉。当我以自然的速度从她身边经过时,我瞄了一下她的左手(我的远视能力还不错),哈利路亚感谢神,她没有戴婚戒。她真是我心目中的理想对象,没看见她身边有小孩,心中又为她加了些分数。我跟在她后面,距离她约十几公尺。即使我已经找到了我要的东西,我还是继续张望,假装还在找寻我想买的东西。其实心中正计算着时间,好在排队结帐时正好排在她后面,趁机跟她闲聊。

当她走向收银台排队,我也准备往收银台前进。有一家人带着五个吵闹的孩子,也往同一个方向走近,我想他们可能会比我还先排进队伍,所以我推着推车加速前进,在一个转弯处取捷径。但是我太靠近超市摆设的物品了,我的脚撞上一座用两百个豆类罐头排成的罐头山。碰!罐头开始掉落,然后整座山轰然倒下。当他们到达队伍时,我却跌了个狗吃屎!在我跌下去的瞬间,我下意识地推了一下推车。猜猜看结果?推车突然朝着那位迷人的女士直线前进,刚好停在她的后面,这真是漂亮的一击。我想要认识她,但是却不是用这种尴尬的方式。

此时大家的笑声已经盖过了罐头坠落的声音。当她转过头来,看到一台无人驾驶的推车,她的眼睛开始往这堆混乱现场搜寻凶手,于是便看到我的脸与一堆罐头平贴在地板上。我尴尬地笑了笑,她开怀地大笑,于是我们就这样认识了。接下来就是我们的爱情史了。虽然我不会推荐大家使用此法找对象,但是这方法却在我身上奏效。

何处觅佳偶?

你要去哪里遇见合适的对象呢?机会难道就像上述例子一样突如其来?还是必须努力地制造机会?有些人觉得遇见适合的对象是偶然的巧合;有些人则主张要积极寻找。请记住,令你感兴趣的人越多,越有可能从中找到你的对象,打鱼总要往鱼多的地方下网。

我曾听过一个故事,一位服务于高中的教师已年届四十,突然觉得她想要结婚。但因为她是老师,在学期中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找对象。所以,寻找对象的计划成为她的暑期目标。她在单身杂志上刊登征友启事,参加许多她喜爱的活动。她花了两个暑假进行她的计划,在与她交谈的六十八位男士中,她嫁给了第六十八个。

进行交友计划,比等待你的真命天子从天而降,还要实际许多。对于那些偶然巧遇的情侣而言,当你回顾时,便发现你们相遇的时间、地点与发生的事件,都象是精心安排的剧本。所以我们真的需要好好祷告,寻求上Di在你生命中的旨意,看祂要你结婚或是单身,然后,请求祂引导你。但是,你不能在家里空等,待机会来敲门。你需要祷告、等候、寻找,三者合一。

我曾与一些生长在小镇中的人交谈,他们都表示不希望搬离他们成长的家乡。但因为他们在大学时代没有遇见心仪的对象,所以觉得要搬到大一点的城市住一阵子,藉机寻找结婚对象。因为在一个只有四千人居住的小镇,能找到合适对象的机率实在渺茫。

听起来好像我把事情过度简单化,但这真的需要有人说出来,等会儿你就会明白。如果你想结婚,而且你对某个人有兴趣,是否此人能与你交往?你可能喜欢他、被他吸引、沉浸在爱中;但是,如果他们无法与你交往,你的努力全都白费。有些人能与你交往,有些则不行。

可交往与否:心理层面与情势层面

能否交往包括两个层面:心理层面(Psychological)与情势层面(Situational)。可交往的心理层面,包括从上一段感情关系中复原与成长;在对于父母的情感方面有健康的情感分离;有能力对另一人做出承诺,并且不害怕婚姻。

可交往的情势层面包含许多因素。如果你喜欢的人与他的情人同居,对你的情感与灵性而言,此人都不是个好对象;而他没有选择婚姻则是另一个警讯,为何他们不结婚?他与神的关系如何?如果他与先前的人分居,你们是否会选择同居?这个人在现在看来并不是个好对象,给他们几年的时间,好让他们的灵命与情感得到成长。

如果你喜欢的人正与配偶分居,也不能与他交往。在国家的法律与上Di眼中,无论他与配偶分居的时间是五个礼拜,还是五年,他们仍是有婚约的人。除此之外,这个人仍处于婚姻破碎的状态,意指,即使他们心里极渴望有段新恋情,仍然未准备好接受新的感情。

已经离婚的人是可交往的选择,但须视他的离婚时间、经济状况、痛苦处理、情绪……而定。

这里还有另一种类型须考量:那些生活只有工作,或是仍耽溺于原生家庭的人。

可以交往的人选还有很多,你总能找到对象,但请将这些顾虑放在心中。

文章来源:诺曼·莱特著,罗育龄译《神啊,谁是我的理想伴侣》,宇宙光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