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占有的勇气:未相处先独处

这里有个疑难:既然一个人爱一个人,为何会想占有对方,而不给对方空间?甚至不知不觉间伤害了对方?那人不是自相矛盾吗?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一个人用心去爱另一个人,但是行为上却很自我,自我得只为自己,忘记了别人的存在和需要。这方面,我要用精神分析心理学说明。

极端自我的情感状态

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梅兰妮•克莱因(Melanie Klein, 1882-1960),提出了她的「客体关系」(object relations)概念。Object的意思是他人,客体关系的意思是人与人的关系如何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和思想

克莱因的研究是从婴孩身上发现。她花了很长的时间去观察初生婴孩(半歳以下)和母亲的互动,得出一些发现在婴孩的世界里,极端地自我,因为他未发展出一种叫「外界」或者「他人」的观念。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我的需要,你要满足。我饿了,你给我吃;我濑了,你给我清理。

  • 在婴孩的世界里,情感极端地分明。有时会想象母亲是他的至爱,不可以失去她,想完完全全地拥有她。因为婴孩潜意识地知道,离开了母亲,他便难以自 存。如果母亲走开半步,婴孩会感到极之焦虑不安,甚至对母亲怀恨。
  • 在婴孩的世界里,没有「同理心」,不会站在母亲的角度考虑,不会学懂体谅母亲,不会学懂等待。母亲要有求必应。
  • 婴孩基本上受身体需要及情绪主导,未发展出「理性思维」。情况好像「情感冲动」,主要受情绪影响思维和行为。母亲对他的反应会影响婴孩的安全感和存在感,因为母亲对他的反应表达出婴孩是「存在于」母亲的心中眼中,婴孩是「被看见的」。这也进一步解释了存在感。

爱令你变BB

你会问,讨论恋爱,为何我们要了解婴孩。听到上文婴孩的反应,包括依赖、抓着不放和怨愤等,你或许联系上一个很「自我中心」的人,两者其实都源于害怕失去,失去像「比死更难受」的感觉。在客体关系理论上,当人在焦虑当中,或者在长期不受关爱的环境下成长,有时会引发出以上的「婴孩反应」,或者叫做倒退(regression),变得非常自我,目空一切,缺乏同理心,是潜意识的行为。看看以下对比:

  • 我发了一条讯息,想要立即获得回覆,否则是不尊重我;
  • 我想你出现的时候,你要出现,否则你就是不够重视我;
  • 我的一切大小事务,你要着紧,否则等如你已经忘却了我;
  • 你不会有拒绝的理由,所有理由都是借口和拒绝;
  • 当你忘了我,拒绝我,我会极度伤心崩溃,会发更大的脾气,让你知道我多么心碎;
  • 当你忘了我,拒绝我,我会设法去惩罚你,伤害你,让你知道我有多痛。

这些行为不代表你不爱情人,但却是无意识的,就是在潜意识里,爱里有成长中未解的毒素,有那个未成长的婴孩(inner child)。爱与恨,混在一起,交缠不清。是存在感出了问题。

再者,情感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要向外求。但程度上,那种「婴孩式」的自我中心,杀伤力和伤害性很大。理性严重地受感性控制。请你知道,这是一种潜意识的运作,他们在理性上未必完全掌握的,当然会很痛苦。

勇气在于情感独立

这本书的主题是「成长」。面对以上状况,解答也是成长。 但一个人随年纪长大,不代表一定会「成长」。

威尼科特(Donald Winnicott)的理论主要环绕成长的课题,而他说的成长是有关独立(independent)。他说的独立不是指生活上的独立,可以自己照顾自己,而是情感上的独立。

什么是情感上的独立?以下是一些指引:

  • 情感上的独立是迈向性的(progressive),即是一生之久的功课;
  • 情感上的独立是有关「程度」,而非「有」或「无」;
  • 在焦虑的时候,可会按捺得住,不完全受情绪打击,作完全非理性的行径;
  • 在焦虑的时候,会稍稍有份安全感,知道自己并非完全没价值、不被爱;
  • 懂得在别人的位置想,类似同理心的概念;
  • 懂得分辨:我是我,你是你,不把别人据为己有,不强迫别人完全跟随己意(这也是出于同理心,明白他人有他人的限制和范围)。

这个概念跟之前提到的「存在感」息息相关。一个有存在感的人容易培养出一份情感上的独立。那么你会问,如何达到?以下有四道反省问题:

  1. 你是否只从情人身上得到你人生的快乐?
  2. 你是否只从情人身上得到肯定?
  3. 你的感情关系就是你生命的中心点?
  4. 你是否容易妒忌?或妒忌心很重?

如果以上问题你都回答「是」,你可能与情感独立,还有一段距离。以上问题提醒我们要增强自我价值,而非单单从别人身上获取肯定。别人可给你的肯定确实比你能给自己的肯定少。你可能很少如此想,或不敢去想:你对自己很重要。

德国诗人莱纳•玛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 1875-1926)曾说过一段语重心长的话:「婚姻(或爱情)不能拆掉所有人际界线,纯粹制造简陋的共通点(quick commonality)。相反,婚姻(或爱情)是邀请对方帮忙去守护各自的独立性(solitude),因而向对方展示无比的信任……恋人要意识到即使在最亲密的关系中,也应该存在无限距离,欣赏彼此广阔的空间,最后就可以成长,并发现生命中的无穷精彩、关系中的辽阔天空。」

「成长」为了「发展关系」,「发展关系」为了「成长」,两者息息相关。

文章来源:伍咏光《爱,要勇敢——恋爱的心理分析》,突破出版社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