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只想考第一
勇敢拿出成绩单
女儿从小一到大学毕业的成绩单,我从来不看。有时,她回家会很兴奋地跟我说:「爸爸!爸爸!你看我考得很好!」我都让她直接交给妈妈:「请妈妈签名就可以了,不必特别给爸爸看。」
女儿有次问我:「爸爸,你都不在乎我考第几名吗?」
我说:「感谢主,我不用看成绩单,就可以猜到你考得好不好。」
女儿听了,有点儿迟疑,好像不相信。
我放下手中做的事,很郑重地对她说:「我只要看你在家里读书的时间和态度,就可以知道你大概会考几分,要等看成绩单才知道,我这作爸爸的,就太后知后觉了。你考几分、第几名都不重要,爸爸只在意你的念书态度。」女儿听了,似懂非懂地回房间了。我想,她大概不了解我在说什么。
有一天,她回家对我说:「爸爸,我考第二十三名吔。」
她们班有二十五个人,那她就是全班倒数第三名。这事不妙。虽然大吃一惊,但我还是故作轻松地跟她说:「女儿啊,今天晚上,我们去汉堡店吃晚餐,庆祝一下。」
我很不赞成吃速食,就算全世界小孩儿都爱吃薯条,我们家还是很少去速食店用餐。女儿本来以为考不好,一定要挨骂了;没想到,爸爸反而因此要带她去吃汉堡和薯条。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去速食店;她吃汉堡薯条,妈妈吃汉堡薯条,连一向不赞成吃汉堡薯条的爸爸也吃汉堡薯条。吃到一半,开心的女儿忍不住问,为什么她考第一、二名时,爸妈从来不带她庆祝,成绩倒数时,爸妈反而带她吃汉堡薯条。
我很认真地跟她说:「我们出来吃薯条,不是为了庆祝你考倒数第三名,而是要奖励你,虽然你担心会挨骂,还是对爸妈说了实话,非常棒!」我对女儿说:「希望你记得,不管什么事,只要你愿意说实话,爸爸不但不会骂你,而且会请你吃好吃的。」
预防考试副作用
我会这样说,是因为我在教书生涯中,发现有些学生(特别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出问题,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时,父母往往是最后一个知道的。我希望我的孩子、我的学生,以及全天下的孩子都能记得,不管是感情、交友、恋爱、工作、财务……出了任何问题,你都可以诚实告诉爸妈,尽管这并不容易。
我不责骂女儿,还有一个理由。我不希望女儿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考试成绩上。考试考得好,并不是人生幸福的保证,太在意考试成绩,反而可能失去求知的乐趣,限制了智力发展。智力大致可以归结为记忆、理解、整合及创意四种;传统的纸笔测验着重记忆与理解,却测不出学生的整合能力及创意。
通常,成绩排名在全国前百分之五到十之间的学生,能够把课本学习范围都学会的话,大概可以进入清大、交大和成大;如果答题的错误率,大约在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之间,就可以录取中山、中正这些「中」字辈学校;如果一般学习内容都答对,另外百分之五怪里怪气的「刁钻」题目也都答对了,就能进入台大。
许多学生从小就自我要求,要把课本的内容记得八九不离十,考试成绩也都不错。但就像许多一流大学的学生,习惯在考试前,熟读课本并且一再练习许多困难、有变化的题目,成功通过严苛的考试,进入理想大学后,却已经感受不到获得知识的喜悦,也不再有研究的欲望。
这就好像天赋异稟的棒球选手,从小受训打变化球,却因过度练习造成运动伤害,无法进入成棒,实在可惜。学习能力就像身体部位和器官,既需要营养和运动,也要避免因不当使用而受伤。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何必在小学或中学的时候,就试图把一切知识学到滚瓜烂熟,只是为了每次考试得满分?吃汉堡与薯条的那天,我告诉女儿,千万不要把「考满分、得第一」视为学习目标。
话说,我女儿那天怎能不快乐呢?她因为告诉父母自己考倒数第三名而被大大称赞,吃到平常被禁的汉堡、薯条和可乐,而且还被警告:「不要有考第一名的念头!」
还有,吃汉堡只能当做特殊时机的奖励。
Q1:你羡慕在各种竞赛及考试中得到“第一名”的人吗?你认为“得第一”和“赢过从前的自己”有什么不一样?
Q2:你赞成以上所说的,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在“得到更好的名次”上,会失去其他的乐趣或收获吗?
文章来源:张文亮《宇宙那么大,你就是奇迹》,校园书房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