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信息=沟通?!

手机信息=沟通?!

上课时间,学校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但是,放学后,玩手机的学生逐渐增加。

父母给孩子手机,有几个可能:

  • 方便补习后的联系;
  • 让孩子可以跟朋友联系;
  • 奖励;
  • 孩子极力的要求。

有了手机,信息的沟通就很普遍。曾经听过这样的对话:

甲:“你最近好吗?”

乙:“你在面子书上问我吧!”

甲和乙是好久不见的朋友。甲与乙面对面的问候,却碰得一鼻子灰,乙要透过面子书才愿意与甲沟通。虽然这样的情况在小学生不会太明显。但,这似乎是一个趋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习惯透过信息缩写文字及符号来沟通。

信息的沟通何以会成为大家的选择呢?

  • 随时可以发送信息;
  • 有些不敢面对面说的话,可以透过信息表达;
  • 不需要花太多时间;
  • 不用太多解释;
  • 有些话用符号代替就够了。

信息沟通并不是不好,但是若把信息当做“沟通”就有一定的危机。

以下是信息沟通的危机:

  • 虽然是互相往来的沟通,但是省略了解当面解释和看到另一方面表情的沟通。
  • 虽然有符号,却没有拥抱的温暖和同欢喜的兴奋。
  • 因着不是面对面的沟通,觉得不爽或不开心时就直接不回信息,不用交代。
  • 因着以上的原因,也不会主动想要和好,认为可以去跟其他人聊。这样根本没有学习到人际关系上的功课。

面对面的口语表达是一项“能力”。“能力”就表示需要多加练习。沟通的“能力”在不断地学习后,就更能掌握。面对面沟通有什么好处呢?

  • 让自己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与理解;
  • 提升自己团队合作的能力;
  • 关系会比手机信息来的亲密;
  • 让人体会同欢喜、同哀伤的真实感受,这才能建立真诚的友谊。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文桥>,20200707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