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青少年大课题

情绪管理,青少年大课题

台湾离婚率居高不下,青少年出现人际沟通障碍,不健全的家庭埋下情绪炸弹,如何带孩子们面对大人社会混乱的一面?

「家庭的功能快消失了」。高离婚率间接造成家庭功能弱化,近两年台湾单亲家庭逼近七十万户,占全台家庭总数近一成;每年更产生近四万再婚父母。

「青少年身上承受了最多社会变迁带来的情绪挑战,」这两年接触愈来愈多重组家庭严重个案的王浩威分析,家庭不稳定再加上破6%的失业率,这代年轻人心智成熟过程不断拉长,「愈来愈茫然而没有自信。」

情绪挑战一:同侪人际能力弱化

青少年首先面对小家庭结构造成的人际处理不成熟。

从事辅导工作十五年的罗东高中主任辅导老师胡敏华发现,近几年因为「人际沟通问题」的辅导个案爆增,几乎占了辅导中心个案量一半,清一色的问题都是:被骂白目惹人厌、不会阅读别人的情绪、从小到大没有人教怎么适当表达。

王浩威分析,少子化、没有兄弟姊妹学习相处的结果,造成许多孩子在爸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六个父母」宝贝呵护下,特别习惯经营与长辈的「垂直关系」,在一群大人中懂得随时抢风头、博得关心,却也因此没有学会分享、付出,造成与同辈「平行关系」社交能力不及格,四处碰壁。

情绪挑战二:缺依附导致缺自信

单亲、重组、隔代教养家庭的孩子,则面临缺乏依附关系的挑战。

王浩威分析接触到的个案情形发现,离婚后的转变、忙于生计的单亲父母、重组家庭新旧爸妈间的复杂问题,造成孩子往往需要不断适应和摸索,情绪上常会感到没有安全感、孤独寂寞、羞愧、自我怀疑,而时有时无的关爱更会造成对人的不信任

当孩子在家少了一个「把他放在最重要位置」建立稳定情感的重要他人,在学校往往会想透过「打小报告」讨好老师建立依附关系,却因此更被同学排挤,最后就会躲进网络世界、或用特立独行出状况来「确定自己是重要的」。未来更会把这些情绪问题带进职场,或下一个家庭。

解方一:父母/把直升机开走;孩子/社交可以练习

面对缺乏社交能力的孩子,首要之务是为孩子创造同侪关系。例如,鼓励孩子多与堂表兄弟姐妹、同学往来活动,或透过参加营队、活动、游学增加同侪相处机会,讨论去哪里玩、合办生日庆生,甚至「吵架」,重复经历吵架过程的沟通、让步、失去、同理心,孩子才会圆融成熟;而建立友谊关系,更会是陪伴他一生的情绪抒发管道。

「关键是父母请把直升机开走」,王浩威强调,爸妈要收起自己对孩子的「社交焦虑症」,适时「消失」,让孩子独立探索世界和人际关系,记得在他往前走的时候鼓掌、累了跌倒有地方可以回来。对于青少年,则要知道社交就像学脚踏车一样,是可以学习的,重要的是去尝试而「不要怕跌倒」。

解方二:情绪身教

胡敏华则认为家庭情绪教育,要让孩子学会分析自己的感受,并用正确的情绪词汇表达出来。例如她每天会跟孩子分享今天发生的事、学生跟她分享了什么,我很难过或高兴的理由,而不是只有「今天好不好」。

这是示范使用情绪工具给孩子看,叙述自己遇到事情的过程、情绪的反应和原因,也倾听孩子,「不能老是期待孩子跟你说什么,而自己却在转遥控器。」有一天当他出了状况,就会愿意表达,让你陪着他一起哭,这时家对他的意义是无可取代的。

亲子教育专家、心理医师游干桂则认为书信、电子邮件、简讯也是很好的情绪沟通工具,「有时一个拥抱比谈三个钟头有用。」

他更进一步指出,生活中的情绪身教是孩子能否学会情绪韧性和情绪独立的关键。父母是否维持运动稳定情绪的习惯、经营正面的友谊、拥有自己释放压力的嗜好、下班是否从发号施令的「董事长」变回「爸爸」、发错脾气时会不会道歉、盛怒时能不能回避,每一个小细节中示范的身教,孩子都会牢牢印在心中,成为一种会遗传的「文化基因」。

解方三:不能没有你

面对单亲、重组等不完整的家庭,王浩威则认为要帮孩子建立和一个大人的「稳定关系」

「新旧爸妈、亲戚或甚至是老师都没关系」,他强调「重要的是关系稳定、让他知道自己在某个人心中是优先的。」

长期的陪伴与关怀,孩子才会相信自己是值得在乎、重要的,也才不会在心理上放弃自己,才能找回自信。

资料来源:天下杂志,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00904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