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原谅他?说得简单!
要我原谅他?说得简单!
有一个老太太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斡旋在夫家的家族成员中,看似温厚善良的服侍大家,但是年老的时候却每天重复抱怨这些人曾经怎么伤害她,一次又一次的细数这些人的过错,直到离开世间,然而在她晚年不断抱怨的日子里,这些内心的「仇人们」其实早已作古多时。
到底要原谅谁?
只要受伤的感觉一直都在,怨恨对方(伤害你的人)的情绪就会跟着一直都在,如果原谅的基础是建立在「真实的释怀」,而非演演戏,那么心中的伤痛就能自然地淡化,是有可能宽恕对方的。
其实一般人心中长存的怨恨,不见得是自己真的只是“无辜的受害者”,无辜受害者的案例只是少数(例如幼儿时被家暴),在伤害事件中,往往是双方在不同角色、个性、状态中互相造成的不偷快,还有一些是单方面感觉受伤,但是没有表达,对方也完全不知情?
高中的时候我的导师是一个非常有学识的国文老师,我非常喜欢她说自己的人生故事,也很欣赏她写的诗词,但是因为我的国文成绩不好,写作方式也不合她意,往往只是被她责骂,很少有被了解欣赏的感受,久而久之减损了许多自己原本对文学的热爱,每次看到老师也都有受伤的感觉。
后来自己当了老师,才意识到讲台上的视野其实不如想象中的宽大,并不容易看清每个学生的面貌,很容易在成绩上、规矩上先认定了学生的好坏,另一方面因为自我认识的增加,了解自己许多外在表现容易让人误会,一个老派国文老师应该很难想像完全不背书的高中女生,其实内心却是超爱文学的人。
因为这种伤害是两个人在充满隔阂的状况下形成,当我了解事实之后也不再怪罪对方,但同时也了解伤害跟自己的「想法」、「状态」都有关系,高中年纪对自己的认同还模糊不清,很容易在一点小事上动摇原本的自信,伤害因此也特别深刻,因为不只是怨恨误解我的老师,也同时在怨恨表现不好的自己,「若是国文成绩很好,老师就不会看不起我了 !」。
到底要原谅谁呢?除了情感释怀后原谅了对方,其实也要同时原谅当时的自己,但是因为要以诚实为基础,所以「原谅」这个过程是需要漫长的时间去累积的。
更多的互动与沟通
光是一个人坐在那里想,有时候很难让心中痛苦的感觉过去,有些累积的伤害和误会,是因为太少的互动和沟通,没有彼此说清楚想法,因此加深了痛苦。
在伤害冰冻过一段时间后,其实也可以尝试向对方诉说你的想法(不适宜在每种案例),如果情况允许,对方也敞开心好好沟通,释怀的速度会超过想象,原谅也成为一种「彼此的互动」,不是自己单方面的想象而已。
我发现我带的国中学生,在国中阶段很多友谊上的误会和挫折,如果在当下由我出面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从中协调,或是利用机会吿诉双方彼此真的想法,友谊很容易就恢复了,也让他们长大后与人相处可以更直率、更乐观。但是有些国中时期的友谊伤害,没有人帮助他们解决,不但会留下阴影,也影响了他们到更大的学校时,处理人际问题的方式,往往是更悲观更容易愤世嫉俗,由此可见,发自内心的原谅一个人,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过程。
无法克服的忿根
笔者也必须承认,有许多忿恨不是靠着自我成长、当面沟通就可以解决的,甚至有些人大家都认为「不可原谅」,那就必须在一种很少见的「谦卑状态」下,用很深刻的方式去看人性,然后接受人性中充满软弱和黑暗,连自己也是如此,才有可能去原谅那些非常可怕的伤害。
这种「谦卑状态」不是我们靠着自己去明白的,而是需要信仰力量的介入,人才有可能发自内心去 原谅明显犯罪的人。
相信大家都不希望最后变成文章最初提到的那位「老太太」一直埋怨到离开世间,所以关于心中的怨恨,还是需要朝向「释怀」的目标努力,无论需要花上多少时间,若你愿意好好使用自我成长、沟通或是信仰的方式去「原谅」,那伤害带来的就不是亏损,而是更多旳成长与祝福。
天父给你的话
- 希伯来书十三章5–6节
上帝曾说:「我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所以我们可以放胆说:「上帝是帮助我的,我必不惧怕;人能把我怎么样呢?」
若创造宇宙万物又爱我们的上帝,一直与我们同在,又何必担心任何人的威胁与伤害呢?上帝都说了,祂绝对不会丢下我们不管,这是最有力的保证,也是克服困境的勇气来源。
- 腓立比书三章13–14节
「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向着怿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
过去所发生的事,经常成为我们精神上的包袱,如果能藉着神用心的眼光看待,就能丢下这些重担,往更好的未来前进,爱我们的天父也会指引我们去生活的更有意。
文章摘自:林慈翎《城堡里的天使》,校园书房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