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子摸象
瞎子摸象
有四位教授一起去旅行,却在森林里迷了路。你也许会想,四个大男人,总会找出解决之道的!可是,这四个人却一点主意也没有,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是瞎子!
这四位教授只好手牵着手慢慢地走着。此时,正好一只大象出现,第一位教授碰到大象的尾巴,「像一种刷子!」他喊着。第二位教授的鼻子碰到大象的身体,「像一面墙壁!」第三位则摸到了大象的前腿,「不对!不对!是树干啦!」他嚷叫着。最后一位,则让象鼻给环绕住了,他惊慌地大喊着:「我被蛇给缠住了!」
当我们尝试去了解他人的同时,也免不了有误解的可能。因为‘就好像这四位教授一样,毎个人都是站在他极有限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也常常根据一个人的人格、文化、宗教、职业和种族等因素,而很快地给他人贴上一个标签。然而,也像这四位教授一样,他们的标签都仅仅反映了部分的眞相。误解往往就是这样产生的,在我们的了解和讯息都还不够时,我们就遽下定论。
通常,我们在描述一个人时,有下列三种区别。
- 是根据我们所观察到的行爲;比方,我们说:「他讲话太大声了」、「他走得那么慢」 、「他看起来很难过」、「他动也不动地盯着你看」、「他转身一句话也不说」等。
- 是依据我们对他人的人格特质、内心动机的意见与看法;比方:「似乎很有野心」、「他看起来很诚恳,又很有趣」、「他是个伪君子」、「他既聪明又诚实」等。
- 是根据我们对他人的情绪性的反应;比方,我们说:「他真是非常奇怪」、「我不喜欢他」、「我眞受不了他」、「他似乎是个好人」、「我讨厌他」、「他似乎值得信赖」、「我想多认识他一些」等。
以下,就有一个实例,可以说明我们如何误解他人、贴错标签的情形。
凯伦为了要把顾客的订货单输入计算机,以免桌上看起来杂乱无章,因此想利用今早十五分钟的休息时间,继续完成手边的工作。所以,从一早开始工作后,她就非常专注地盯着计算机荧幕,深怕打错了字。当她的督导发现凯伦那么投入工作,他暗自庆幸有凯伦这么认真的员工,真是太好了!然而,另一位计算机操作员,珍,看见凯伦休息时间还在工作,就转身跟贝蒂说:「她以为自己是谁呀!不停地工作,要让我们难堪吗?她分明是想讨好督导嘛!」
此时,一位业务员,比尔,走过凯伦的办公桌旁,对着凯伦说:「哇!你今早真是忙呢!」
每一个同事,对于凯伦的行为表现,都有不一样的理解。督导认为凯伦是非常认真工作的人。珍,却怀有不屑的态度:而比尔,则是单纯地就他所观看到的行为,不加入价値判断的反应。
文章摘自:《与豪猪共舞》,校园书房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