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车学做人
《候车学做人》
世事无绝对,其实应该说“世事往往是相对”的,但这里所谓的“相对”,不是指道德价值观的“相对”,而是指人生处境或际遇的相对性。
读《菜根谭》,其中一段是这样:“有一乐境界,就有一不乐的相对待;有一好光景,就有一不好的相乘除。”我觉得孩子能自小明白这个道理,对其成长有莫大裨益。但小孩子如何明白这个道理呢?其实很在乎父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把这个“相对
性”演绎和解说出来。
记得多年前一次和孩子在巴士站候车,等了好久才有巴士来,只见里面人山人海挤满了人,我说这班车一定是误点的,不如稍候一会,下一班车很快就会来,并且多数有空位。三分钟后另一辆巴士果然驶到,而且真的有空位。孩字笑着说:“爸爸, 你真聪明,若是心急就要挤公交车了。”我告诉孩子:“坐巴士就好像做人,有时会辛苦些,有时会舒服些,总言之要有耐性,好的迟早会来。”
接着乘地铁,正值下班时间,无论等多少班都是拥挤的。我不忘对孩子说:“刚才享受完舒服的巴士,现在准备要挤地铁了。”孩子回应说:“我也作好最坏的打算,整程都要罚站。
孩子果然有点慧根。我记起《菜根谭》的下半句:“只是寻常家饭,素位风光,才是个安乐的窝巢”。
文章摘自:吴思源《给孩子50种幸福生活》,文桥传播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