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一同筑梦

作者 : 廖肇蓉

老二的「内伤」许多华人父母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点上,为提高竞争力,绞尽脑汁,疲于奔命,疯狂地送儿女参加各种才艺班、课辅班、资优班。最近甚至有人打听国际奥林匹亚数学课(即奥数)是否有针对幼儿开班的资讯,令我既同情又惊讶。
多年前,相差一岁的老大老二,在台湾读幼稚园大班时,我再次回到职场成为职业妇女,安排孩子参加课后安亲班,外加才艺班。我忙得团团转,没太多时间陪她们,为方便接送,两姊妹几乎同进同出。她们说我当时的口头禅是「快快快!没时间了,我可不管妳们了。」
直到她们上小学五、六年级时,在某次的Family Time,我们讨论着是否要继续学钢琴之事,老二哭诉她心中的委屈,说不想再学琴,也不想成为姊姊的小跟班,永远活在姊姊的阴影下。因为无论她怎样努力,都觉得不如姊姊。
我因一时疏忽,造成她内心受伤,深感内疚,向她诚挚道歉。我告诉她,学任何才艺,不是用来夸耀自己,乃是为了服事上帝、服务别人,不必给自己太大压力。国中时,老大开始学吉他,老二练钢琴,才重新建立妹妹的自信心。
幸运的老三老四从两个女儿到十年后再养育两个儿子的经验,使我对养儿育女更有心得。自移民加拿大后,在求学环境截然不同下,儿子比起女儿更显精力旺盛,又没升学压力,于是我们利用固定的Family Time,与两兄弟讨论并了解他们的兴趣,让其自由选择,适时引导,避免重蹈姊姊的覆辙。他们陆续学过小提琴、钢琴、打鼓、篮球、足球及乒乓球。
为考量经济的负担,观察他们是否真有兴趣,我请一位高中生,以工读的方式陪伴孩子学习入门。一方面我看重他的优良品格胜于精湛技巧,另一方面为孩子寻找一个可以学习的榜样。例如一位拉小提琴有十年以上的高中生,来教两个儿子拉琴,尤其老三每次听到老师拉的曲目,即便难度较高,也有兴趣反覆练习,锲而不舍,直到满意为止。练钢琴时也是如此,毅力十足,选择自己喜欢的乐曲,乐此不疲。
学打鼓时,二姊教他们看鼓谱,加上一位大哥哥指点后,两兄弟已有初步的基础,租一个月的电子鼓在家边听歌边练习,等练出兴趣后,跟乐器行专业老师学鼓时,已有显着的进步,这才决定买下二手鼓。我常利用孩子学鼓的等候时间,和另一个孩子单独约会,或一起购物,一举数得。
如今两个儿子在加拿大读高中,都是学校的乒乓球校队,老四从初中开始参加学校乐团,至今练出吹喇叭的兴趣,每逢救世军圣诞节摇铃募款活动时,他总是当仁不让担任吹号手。
为何要学才艺孩子学才艺究竟是为了什么?我常教导四个孩子,依自己兴趣去发展,受专业的装备,培养助人能力,不以赚更多钱来享受为人生目的。同时,要选择一项运动,锻鍊体魄,有健壮的体力,才能服务更多人。四个孩子皆培养出不同的兴趣,老大打网球、溜滑板及弹吉他,老二滑雪及弹钢琴,老三打鼓及打乒乓球,老四吹喇叭、打鼓及打乒乓球。在家里组成个小乐团时加练习,培养团队精神,训练他们的领导组织力,全家形成很好的事奉团队。
某天的Family Time,儿子不解地问,他说过去我们常当义工,在洛杉几那年,他在救世军教会免费开班教人打鼓,或免费在宿舍教小朋友打乒乓球,为何最近有位教会的高中生,主动提出要教他下学期的数学,却又要求付家教费?按理说,父母双薪工作,他家只有一个小孩,经济状况很好,根本不需如此。
我告诉孩子们,每个家庭有不同的作风、不同的教导。有些父母或许自己穷过,不想孩子过穷日子;或许自己没机会学些才艺,寄望孩子去学,来实现父母未完成的梦想,并以此赚钱过更好的生活,这也无可厚非。
至于我们家,则深信每个人都是上帝的杰作,要竭力发挥祂赏赐给我们不同的才能,活出以助人为本的见证。钱是永远嫌不够的,有钱的人想要赚更多的钱,最好养成过俭朴生活的习惯,好积累资源去帮助需要的人。须知世上还有许多人,连基本生存的条件都没有,只能等待援助呢!有梦最美在Family Time中,我告诉孩子们,当全家从台湾移民到加拿大,他们就得到了多元文化的视野,接触不同族裔,成为他们的邻舍。因着人生不同的际遇,上帝所赋予的社会责任也有不同,我们也谈到他们未来的梦想。将来想学甚么专业来帮助人呢?
大姊学电机,今年研究所毕业,准备成为电路设计工程师。二姊学幼教又读社会系,接触不少弱势家庭,正在作老人院社工。她希望再进修社工或物理治疗,梦想成为宣教士,到落后的地方去帮助贫困的家庭,她知道自己从事社工关怀人,是个不赚钱的行业,但意义深远。姊姊从事尖端科技专业,愿意在财力上支持妹妹的梦想,由此可见,姊妹情深。
两个高中生儿子,老三喜爱物理及数学,又擅于教导,梦想将来当老师或牧师。老四喜欢研究电子科技产品,是我们家的电脑通,加上阅读能力强,我们使用科技产品遇到任何困难,他几乎皆有立即解决的能力,尤其对科技新知趋势,更了如指掌,他是少有的不打网上游戏、却能善用电脑学习新知的青少年,梦想将来成为电脑工程师。
陪伴孩子随着不同阶段的成长,勾划出不同的梦想,协助他们对自我的认知,不断地调整未来努力的方向。我想起九十一岁母亲的名言:「父母生其身,自己立其志。」圣经说:「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路,就是到老也不偏离。」养育这世代的孩子,随着社会的变迁,面临诸多挑战,父母既然生育他 们 , 就 有 责 任 教 育 他们 , 陪 伴 他 们 在 爱 中 筑梦,也是一种全家一同成长的喜悦。

资料来源 : 第90期 真爱家庭杂志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