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圣诞节 ≠ 圣诞老人
圣诞节 ≠ 圣诞老人
圣诞节是个快乐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大家的假期。不管处在哪一个国家,走在街上,商场中,都一定会听到轻快愉快的圣诞乐曲。另外,圣诞节也给人一种温馨,平安的感觉。 过圣诞节已经成为世界各地的风俗习惯。
一年一度的圣诞节,是普天同庆的节日,是纪念道成肉身、拯救罪人的耶稣基督的诞生。但如今圣诞节越来越世俗化、商业化,以圣诞老人(Santa Claus,简称Santa)为主要标志。圣诞老人的装束打扮通常是红色外套衬以白色毛皮装饰,腰束黑色皮带,留着长长的白胡子,一幅乐呵呵的慈祥老人形象,传说他要在圣诞夜为孩子们送去礼物。商场里也摆放着漂亮的圣诞树,孩子们带着红色的圣诞帽,情侣们也在这一天互赠礼物表达爱意。
圣诞老人到底从哪里来的?
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我国,这个节日已变成必不可少的,就是无处不在的圣诞装饰。在传说中,圣诞老人会在平安夜坐着驯鹿车,悄悄从房屋的烟囱中溜下去,为熟睡中的孩子们带去圣诞礼物。然而,有一个谜题一直以来却被很多人忽视掉了:“圣诞节”是基督教的重要节日。顾名思义,纪念的是道成肉身、拯救罪人的耶稣基督的诞生。既然是耶稣的生日,为什么被圣诞老人抢了风头?
要知道,圣诞老人和耶稣,是八竿子也打不着的两个人。
如果你翻遍整本《圣经》,会惊讶地发现根本就没有任何关于圣诞老人的记载,也就是说,在耶稣生活的那个时代,根本就没有圣诞老人这号人物。
那么,圣诞老人到底是谁呢?又是怎样把耶稣生日都“据为己有”的了呢?
圣诞老人(Santa Claus)来源于欧洲的基督教圣人典故。他拥有9只名字各不相同的驯鹿,最大的烦恼是有烟囱爬的房子越来越少了。通常父母们会对他们的子女解释他们在圣诞节收到的礼物是圣诞老人送的。圣诞老人以一位神秘人物带给小孩子们礼物的概念衍生自圣尼古拉。
尼古拉是一位生活在4世纪小亚细亚的热爱施舍的慈悲主教。尼古拉的家庭很富有,父母也都是基督徒,尼古拉的父母早逝,他把财产都捐给了贫穷的人,自己加入教会,终身为社会服务。后来,尼古拉作了神父,升到了主教,在他死后,人们称他为圣徒,是一位穿着红袍,头戴红帽的白胡子老人。尼古拉的一生中做了许许多多的慈善事业,他总是喜欢在暗中帮助穷苦人民,慢慢的圣诞老人就成为了人们对他的爱称。
尼古拉斯,他一生最爱帮助贫穷的人家。其中有一次他帮助三个贫穷的少女,送她们三袋金子以逃过被卖的不幸。当尼古拉斯偷偷把其中一袋金子送给其中一名女子时,他把金子从其中一个窗户扔进去,恰好掉进壁上的一长袜中。于是,将礼物放在圣诞袜子的送礼方法就这样的被传诵下来。
据说平安夜的晚上,圣诞节老公公会驾着驯鹿雪橇满载着礼物准备送点这一年来表现很好的小朋友,他会悄悄地从烟囱爬进屋内,礼物塞在挂在床头的袜子里。所以孩子总会把一条条色彩缤纷的袜子挂在床头,并在袜子旁边放杯热牛奶给劳苦功高的圣诞老人解渴, 也希望圣诞老公公可以送份大礼给自己。
隔天一每个小朋友都迫不及待地打开礼,想知道自己得到什么奖励。
到了1822年,一位荷兰传教士把这位伟大慈善家的故事传到美国之后,美国商人更以特殊的营销手法,每年利用这个节日大张旗鼓地宣传广告,大赚一笔,在亚洲的日本及其他各国也群起效尤。因此装扮圣诞老人来庆祝圣诞节的风俗习惯也就渐渐地流行到世界各国了。
圣诞节的意义
圣诞节对传统的基督徒来说,是在庆祝耶稣的诞生。他们会在圣诞节的早上去做圣诞礼拜,以纪念耶稣和发扬基督的精神。不过一般的人已把它看成一种大众化的民俗活动,是一个大家分享彼此对于家人、朋友甚至于他人的爱与关怀的日子。它也象征着人们对于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感恩、良善、信实、温柔以及节制的期望。印象中,圣诞节似乎应该在皑皑白雪中度过的节日,但是有趣的是,对住在南半球的人门,例甘澳洲或南美洲的人们而言,圣诞节可是夏日的节庆呦!
出处:网络
圣诞节的由来
圣诞节的由来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耶稣的诞生。
耶稣是那一年诞生的呢?
确实年份虽然已无从考察,但大多数考古学家都认为应该是在划分世纪的那一年(即公元前一年),只不过正确的出生日期无法确定。因此早期的基督教徒便以罗马帝国时期的密司拉教派,在每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纪念太阳神诞辰的第一天定为【圣诞节】。
所以圣诞节在宗教上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一个重要节日。
根据圣经的记载,耶稣诞生在犹太的一座小城--伯利恒。马利亚,也就是耶稣的母亲,因圣灵的感动而怀孕,在梦中天使加百列向她显现,告诉她,她将要生下神的儿子,他要被称为耶稣。就在与丈夫约瑟返往家乡时,所有的旅店客满,因此马利亚被迫在马槽生下耶稣。
遥远的东方有三博士得到神的启示,追随天上的一颗明亮星星找到了耶稣,俯伏拜他,揭开宝盒,拿出黄金、乳香、没药为礼物献给他。在伯特利野地的牧羊人也听到天使的声音从天上发出,向他们分享耶稣降生的佳音。
圣诞圣诞节的起源
“圣诞节”这个名称是“基督弥撒”的缩写。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耶诞节是一个宗教节。
我们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因而又名耶诞节。这一天,世界所有的基督教会都举行特别的礼拜仪式。但是有很多圣诞节的欢庆活动和宗教并无半点关联。交换礼物,寄圣诞卡,这都使圣诞节成为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
第一个圣诞的时候,东方博士被天上的景星指引来朝拜婴孩耶稣,并将黄金、乳香、没药等贵重礼物敬献给新生之王。这也是人们在圣诞节互赠礼物的由来。
圣诞节是基督教世界最大的节日。4世纪初,1月6日是罗马帝国东部各教会纪念那稣降生和受洗的双重节日、称为“主显节”Epiphany,亦称“显现节”即上帝通过那稣向世人显示自己。当时只有那路拉冷的教会例外,那里只纪念耶稣的诞生而不纪念那稣的受洗。后来历史学家们在罗马基督徒习用的日历中发现公元 354年12月25日页内记录着:“基督降生在犹大的伯利恒。”
经过研究,一般认为12月25日伴为圣诞节可能开始于公元336年的罗马教会)约在公元375年传到小亚细亚的安提阿,公元430年传到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那路撒冷的教会接受得最晚,而亚美尼亚的教会则仍然坚持1月6日主显节是那稣的诞辰。
12月25日原来是波斯太阳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Mithra)的诞辰,是一个异教徒节日,同时太阳神也是罗马国教众神之一。这一天又是罗马历书的冬至节,崇拜太阳神的异教徒都把这一天当作春天的希望,万物复苏的开始。可能由于这个原因,罗马教会才选择这一天作为圣诞节。这是教会初期力图把异教徒的风俗习惯基督教化的措施之一。后来,虽然大多数教会都接受12月25日为圣诞节,但又固各地教会使用的历书不同,具体日期不能统一,于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为圣诞节节期(Christmas Tide),各地教会可以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在这段节期之内庆祝圣诞节。自从12月25日被大多数教会公认为圣诞节后,原来1月6日的主显节就只纪念耶稣受洗了,但天主教会又把1月6日定为“三王来朝节”,以纪念耶稣生时东方三王(即三位博士)来朝拜的故事。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圣诞节已成为各教派基督徒,甚至广大非基督徒群众的一个重要节日。
在欧美许多国家里,人们非常重视这个节日,把它和新年连在一起,而庆祝活动之热闹与隆重大大超过了新年,成为一个全民的节日。12月25日的主要纪念活动都与那稣降生的传说有关。耶稣的出生是有一段故事的,耶稣是因着圣灵成孕,由童女马利亚所生的。神更派遣使者加伯列在梦中晓谕约瑟,叫他不要因为马利亚未婚怀孕而不要她,反而要与她成亲,把那孩子起名为“耶稣”,意思是要他把百姓从罪恶中救出来。
当马利亚快要临盆的时候,罗马政府下了命令,全部人民到伯利恒务必申报户籍。约瑟和马利亚只好遵命。他们到达伯利恒时,天色已昏,无奈两人未能找到旅馆渡宿,只有一个马棚可以暂住。就在这时,耶稣要出生了!于是马利亚唯有在马槽上,生下耶稣。后人为纪念耶稣的诞生,便定十二月二十五为圣诞节,年年望弥撒,纪念耶稣的出世。
圣诞节便是于十二月二十五日纪念耶稣的诞生,但真实的诞生日就没有人知道了。十九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圣诞节也开始流行起来了。
出处: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