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 – 一机在手,希望无穷?

已经忘记从什么时候开始,手机已经悄悄的走进我们的世界。从此之后,我们已经不需要再排队打电话,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便捷起来了。可是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两面性,善用它,就成为很好的沟通工具,相反的,就会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

前不久在收看香港某部连续剧的时候,剧中有一段情节是这样子的,女主角想要窃听男主角与他人通话的内容,于是就在男主角的手机中动了手脚,之后男主角也如此对待女主角。其中一方使用的方式仅是传送一则短信给对方的手机,同时就将某一种病毒传送过去了,进而就能听到对方与友人的通话内容。此等方法到底是编剧编出来的,还是确实是可行的,我也不晓得。

之前,我也听到一些朋友说,当手机遭偷窃,也可以借用友人的手机发一则病毒过去,这样一来该手机也就报销了。此方法我没有试过,也没亲眼见证过,到底可不可行,也不晓得知道。从以上事件看来,许多关于手机的的事情,好像我都不知道了。

也不晓得什么时候手机变得那么的普遍。还记得手机刚刚面世的时候,是那种大得像水壶一样的“大哥大”。那时候有这样的一台手机,可说是非常的威风,而那个时代,也只有经商的人才有资格拿手机。因为“大哥大”的价钱不便宜。但随着时代的演变,今天,已经没有人再使用“大哥大”了,因为它已经被淘汰了。今天,大家都在研究并开始使用智慧型手机。之前,手机的功能只介于通话,慢慢的,就开始了信息,游戏的功能。直到今天,手机的功能已经是那么多样化了。

原本想借着这期的话题,与大家分享手机的演变,静观时代的进步,从之前的大哥大手机到今天的智慧型手机。但随着时代的进步,随之也带来许多的影响。其中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因此觉得与大家来分享手机带来的影响,更有意义。

出处 : http://www.gov.cn/fwxx/kp/2008-01/23/content_866084.htm

手机的广泛使用是高科技为我们带来的福祉。但它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尤其对于自制力相对较弱、对事物辨别能力还不强的青少年而言,更是如此。

据《现代快报》报道,尽管大多数学校都不太赞成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但实际上这一“禁带品”早就成为都市中学生的随身携带物;任何一个校园里都可以看到学生从容地使用手机接听电话或发短信。

手机是否应为中学生使用一直是家长、老师争论的话题,而如今,已有一些机构开始针对这种现象展开调查,日本有关专家曾就日本青少年使用手机的现状发表观点说,手机虽然可以成为青少年情绪寄托、帮助学习和沟通的工具,但也增加了青少年无法跟其他人面对面交往的问题。

在日本,青少年对手机的依赖已经到了“无机不欢”的着魔地步。阅读、听音乐、跟朋友聊天、浏览互联网这些再平常不过的事务,他们也都要用手机进行。据统计,中学里男生平均每天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为92分钟,而女生的时间则高达124分钟。

更令人担忧的是,不少青少年甚至把手机排在仅次于生命的地位。一位名叫千马步的20岁少女表示,她以前一忘记带手机就会假装生病,以便提早回家,取回手机。日本网路辅导理事会会长安川仁也说:“孩子们反映,除了自己的生命,最重要的就是手机。”

在中国,情况也是相似的。街上、商店里、课堂中,到处都是啪啪的发短信按键声,而短信一族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青少年。在这个庞大的群体中,“拇指运动”已成为一种时尚。甚至有人因为发短信过于频繁而“积劳成疾”。

在拥有前所未有的通信便利的同时,青少年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严重,以至于有人丢了手机后,感觉似被放逐到无人荒岛,陷入无边孤寂。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理科教授黄怀钧证实说,他曾接诊过因丢失手机而患上抑郁症的女孩。因不慎丢失了男友所送、存有甜蜜短信的手机,原本活泼可爱的女孩变得郁郁寡欢、茶饭不思,不得不寻求心理治疗。为此他劝告手机用户:应将重要信息另作备份,丢了手机生活还要继续。

为什么手机成为了现代青少年的精神寄托,甚至有人视其如生命?有调查显示,这可能跟现在家庭问题越来越多有关。家里越有问题的学生,发短信的次数就越多。然而来自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的胡守钧教授表示,自己对这样的结论并不认同:“当然,单亲家庭,或是家庭有问题的学生,他们与父母亲人的沟通较少,缺乏应有的家庭温暖,所以可能会比常人更少地直接与外界沟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一定会采取手机短信的方式。一个简单的反例就是,很多家庭有问题的青少年,他们干脆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连短信也很少发,形成完全自闭的状态。所以那样的因果关系很难直接推出。”

那么到底是什么使当代青少年如此依赖手机?胡守钧说:“当代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青少年对信息十分重视,他们通信、上网、聊天,仿佛失去了信息的交流就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而手机是当代信息社会的重要工具,它是信息流动的重要门户,所以会被青少年如此地依赖。”

然而,媒体也曾报道指出,手机不但被青少年依赖、迷恋,甚至还有可能成为他们对付彼此的“武器”。日本就曾出现这样的个案:一位15岁少女经常收到“去死吧”、“你很烦”、“你很臭”之类的手机短信。后来发现,原来是少女曾倾述心事的一个朋友干的“好事”。对方被揭穿后承认,看到少女脸上的不安,她幸灾乐祸。

对此,胡守钧教授说:“青少年在成长发育过程中,难免进入一个喜好恶作剧的阶段。这是青少年相互恶作剧的一种常见方式,只不过是披上了手机这件高科技外衣罢了。”他进一步说:“手机只是一种工具,是信息的门户。它本身并没有好坏,是价值中立的。有人用它造福,也有人用它作恶。所以青少年利用手机恶作剧,甚至犯罪,都不应该归罪于手机这个工具。恶作剧的倾向,在学生阶段是再正常不过了。问题在于,手机的信息功能强大,吸引了学生,成为了其生活必需品,于是也就成为了他们恶作剧的媒介。”

面对青少年依赖手机的难题,以及由此派生出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有识之士都在寻求解决的良策。胡守钧阐述了他的观点:“首先,应该对青少年在精神上进行教育,告诉他们手机只是相互联系的工具,而用来做其他越界的事情,是不允许的。其次,手机在青少年中普及,是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谁也阻止不了。既然如此,就应该在社会规范方面加以引导。例如孩子们受到那些不良短信的侵扰,除了由于发送者居心叵测外,家长、学校是不是也有一定的责任呢?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的适度监督,而学校则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以使得手机在青少年人群中健康普及。再次,应该鼓励青少年多与外界沟通、交流,多参与集体活动,比如打球、集体出游等。这样可以使他们把精神转移到现实的人际交往上来,从而避免对手机的过分依赖。”
(实习生 马晨)

2012年 海洋大学 轮机之夜主题影片
以一位女同学为主角
用三个小故事来说
科技时代让我们生活周遭形态上的改变
反思科技是否完全是最好的选择

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无线电波或多或少地会被人体吸收,这些电波就是手机辐射。一般来说,手机待机时辐射较小,通话时辐射大一些,而在手机号码已经拨出而尚未接通时,辐射最大,辐射量是待机时的3倍左右。这些辐射有可能改变人体组织,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 别放枕头边

据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的赵玉峰教授介绍,手机辐射对人的头部危害较大,它会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机能性障碍,引起头痛、头昏、失眠、多梦和脱发等症状,有的人面部还会有刺激感。在美国和日本,已有不少怀疑因手机辐射而导致脑瘤的案例。去年7月,美国马里兰州一名患脑癌的男子认为使用手机使他患上了癌症,于是对手机制造商提起了诉讼。因此,人们在接电话时最好先把手机拿到离身体较远的距离接通,然后再放到耳边通话。此外,尽量不要用手机聊天,睡觉时也注意不要把手机放在枕头边。

    • 莫挂在胸前

许多女孩子喜欢把手机挂在胸前,但是研究表明,手机挂在胸前,会对心脏和内分泌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即使在辐射较小的待机状态下,手机周围的电磁波辐射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心脏功能不全、心律不齐的人尤其要注意不能把手机挂在胸前。有专家认为,电磁辐射还会影响内分泌功能,导致女性月经失调。另外,电磁波辐射还会影响正常的细胞代谢,造成体内钾、钙、钠等金属离子紊乱。 手机中一般装有屏蔽设备,可减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含铝、铅等重金属的屏蔽设备防护效果较好。但女性为了美观,往往会选择小巧的手机,这种手机的防护功能有可能不够完善,因此,女性朋友最好不要把手机挂在胸前。

    • 放在裤袋会杀精

据6月28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匈牙利科学家发现,经常携带和使用手机的男性的精子数目可减少多达30%。有医学专家指出,手机若常挂在人体的腰部或腹部旁,其收发信号时产生的电磁波将辐射到人体内的精子或卵子,这可能会影响使用者的生育机能。英国的实验报告指出,老鼠被手机微波辐射5分钟,就会产生DNA病变;人类的精、卵子长时间受到手机微波辐射,也有可能产生DNA病变。 专家建议手机使用者尽量让手机远离腰、腹部,不要将手机挂在腰上或放在大衣口袋里。有些男性把手机塞在裤子口袋内,这对精子威胁最大,因为裤子的口袋就在睾丸旁边。当使用者在办公室、家中或车上时,最好把手机摆在一边。外出时可以把手机放在皮包里,这样离身体较远。使用耳机来接听手机也能有效减少手机辐射的影响。

    • 罕见脑瘤疑为手机辐射所致

在解放军304医院的神经外科病房,笔者见到了一位脑瘤患者。该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首都脑胶质瘤治疗中心李安民教授称,这位患者患了一种罕见的恶性脑瘤———学名“脑胶质瘤”———被怀疑是由于长期的手机辐射引起的。 在304医院李教授的办公室里,他向笔者做了具体介绍。李说,患者是一位40多岁的机关干部,使用手机的历史已有8年,而且使用频率很高,平时习惯用左手接听手机。大约一年前患者感觉记忆力不好、头晕、头疼。经过检查,在患者的大脑左半球顶叶发现了一个鹅蛋大小的脑胶质瘤。 李教授还说,除此之外,普通的胶质瘤呈团块状,像月亮一样边界清晰;这名患者的瘤子呈弥散型,界限不清楚,如同大米里掺了沙子。李教授由此推断:“这有很大可能由手机辐射引起的脑胶质瘤。”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病因,李教授从桌子上拿起一个头盖骨标本指给笔者看:“患者肿瘤生长的部位恰恰是手机天线电磁波辐射最集中的区域,而通常情况下,脑胶质瘤很少会发生在这个部位。”这一脑瘤混合体 不能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的难度比普通的脑瘤大得多。刚来304医院时,患者已经下不来床,说话也很困难。运用化疗等办法,经过近1年时间的治疗,病人目前已经大有好转,但能否治愈还很难说。

    • “辐射等于把脑子煮熟了”

英国学者曾经做过一个试验,把手机放到线虫的抚育箱里,手机发出的电磁辐射作用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线虫就像用水煮过一样。李教授说:“尽管颅骨可以屏蔽一部分微波,但电磁辐射的穿透力很强,微波穿透颅骨后作用于脑子,等于把脑子煮熟了。” 有关研究证实,使用手机时,会有40%至60%的辐射量直接渗透到脑部一寸到一寸半的深度,而且手机辐射会不停地在脑子里累积。

结语

一机在手,真的是希望无穷吗?目前手机已经渐渐成为攀比的目标了。同僚之间以手机为身份的表征。难道持有比较昂贵,高级的手机就真的高人一等吗?许多青少年人也盲目的追求潮流,一有新的手机面世,就抢先订购,为了是要炫耀自己是多么的前卫,多么的跟得上潮流。岂不知这都是在浪费金钱吗?科技日新月异,每天都在变化,今天最新的科技产品,明天就已经落伍了。盲目的追求,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如果自己没有经济能力,则会为家人带来无形的经济压力。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