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有一天手机消失了

有一天手机消失

科技发达的时代,几乎人人手上都有一台手机。如果有一天清晨醒来发现手机不见了,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疑惑、恐惧,还是失落呢?紧接着你发现不只是你的手机不见了,全世界手机都消失了,你又有什么感受呢?没手机的这一天,你会选择做点什么事情?约朋友出门逛街还是跟父母聊聊天?

偶尔在滑手机时看到一些艺术家的作品,不知你是否有同样的经历?

图一:越夜越精神

图二:手机给我认同感

图三:外界的声音,我听不到

图四:手机比人有意思

图五:因为手机,有些事改变很多

图六:你的生活,究竟是你玩手机还是手机玩你?

资料来源:图片取自网络

以上都是现代人的生活写照。手机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占用了我们每天一大部分的时间。美国演员查勒妮曾拍摄了一段与手机有关的短片,记录了女主角没带手机的一天,这一天她看到了人们对手机的病态痴迷。现在的人都或多或少的对手机有依赖,程度深的几乎不能离开手机。

善用成利,依赖成弊

“善用成利”

无可否认,手机的发明的确带来许多便利。手机作为一种通讯工具自然而然的受到人们的重视。例如,手机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因为人们可以用手机随时保护联络,特别是离得很远的人。

现在的手机却又不仅是一种通讯工具,伴随着人们的需求,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它可以用来学习、购物、交友、支付宝,甚至也可以拿来缓解尴尬气氛。手机同时成为了一个增加安全感的工具,一旦离开手机,人们便会变得焦虑、急躁。出门总会习惯性的把手机拿在手上,但事实是从离开到回家几乎没有用过一次手机。

“依赖成弊”

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丰富,人们对手机的依赖已经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起床前要先签到,证明已经醒了,吃饭前要拍个照发朋友圈表示吃饭了。这种情况像得了一种病,它叫做手机依赖症。

所以出现了那么一群人,他们被称作低头族。低头族指的是总是低着头盯着手机看的人们,这种现象尤其在搭车时最常见。另外比较令人非议的是在聚会或是上课时,也很多人总是低着头看着自己的手机。

这些低头族,确实有些地方是令人担心的,例如:

1.“近视眼”

由于长期盯着萤幕玩游戏、浏览网页,且因为玩的游戏或网页内容越来越吸引人,使身体不由自主靠萤幕越来越近。长期“近距离阅读过久”容易使得近视一口气增加好几百度。

2.“另类落枕”

由于使用手机的姿势不良,造成头部、颈部及肩膀僵硬酸痛;加上天气炎热室内冷气开放,使得血液循环不当,导致肌肉伸展不利,一旦转头速度过快过大,很容易有急性颈部扭伤。

3.“鬼来电”

习惯手机在自己的生活中占大部分后,会习惯性地盯着手机,深怕遗漏某些讯息,甚至会以为手机在震动声响而频频确认,但其实并没有这一回事。提醒大家不要过度担心这种现象,有时只是习惯行为还没到心理症状的地步;但还是要注意有没有影响生活,若有,可能需要寻求协助。

4.“减少面对面的人际互动”

很多人宁愿专注在手机而非眼前的聚会,与人面对面在一起时使用手机的次数比跟另一个人说话还要多,使得许多人会感觉自己好像比不上手机有趣;这个科技世代所产生的人际互动方式,很有可能使得人际关系变的疏离及简化,尤其因为较少与真实的人面对面说话,而让需要练习的人际互动(如沟通等)能力下降是非常可能发生的。

新闻案例:

(一)面对面不开口,智能手机两面刃

新闻来源:诗华日报,20150113

(二)手机侵占日常生活

新闻来源:星洲日报,20181127

尽管科技发达为人类带来许多便利,但过度依赖或使用电子产品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是整体的家庭和谐。我们应该要限制使用手机的时间,避免成为手机奴,在家庭中制造家庭活动,促进亲子关系。

正确使用手机的方法

智慧型手机作为新一种的网络载体,让大众在使用网络上更加便利,也形成了新的族群,新的人际互动方式。新旧世代交替之间总会出现冲突矛盾,我们无法判断何谓对错。无论如何,提醒大家应养成适宜的使用习惯,才不会对自己身心造成负担:

a.良好的阅读姿势:如果感觉身体某个部分特别有压力,那就表示这不适合你。

b.每30分钟要停下来休息5-10分钟,舒缓一下肩膀、手指、背等,也让眼睛休息一下。

c.眼睛与手机距离至少30-50公分。

d.充足的灯光。

e.手机的亮度应调整较为适宜的亮度,每个手机不同,大约是中等或中下的程度(这样也比较省电),手机背景图像最好也使用较柔和的颜色。

如果你发现周遭的朋友确实在使用手机上花费较多的时间,你可以这样做:

Ⅰ.拍拍他的肩膀,提醒他你在这里,你有更多有趣的事可以跟他分享,也想听听他分享有趣的事。

Ⅱ.提醒他,等公车或是坐车的这些零碎时间,正是休息的好机会,或许放下手机一会儿,闭目休息一下,毕竟现代人大概都睡不够吧?

Ⅲ.要求他放下手机一阵子,做做伸展运动,看看绿色植物。

Ⅳ.如果发现他真的手机用得太频繁,或许可以陪他一起想想还有没有其他方式可以打发这些零碎的等待时间。

资料来源:资讯传播部《媒体SEE SEE看——就是爱哈拉》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