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 – 穷小孩当家
穷小孩当家
“班上谁是穷人?”没人举手。但这不代表班级里没有贫困的孩子。只是他们都不愿说出口。。。。。。
最近我收到一封信,信里谈及那孩子家庭的穷境,这使她极为自卑,几乎是抬不起头做人。看了这封信,心里一阵难过与无奈。难过这孩子无法自在;无奈这社会贫富悬殊,贫者越贫,富者越富!就有感动写下这一期的专题。
富家子女或出生小康之家的子女不能了解穷小孩,但穷小孩弱小的心灵是我们应该好好照顾的,他们的自尊也是我们应该好好保护的。
两个不同的穷小孩
凤鸣来自单亲家庭,住在城市。母亲在她未满一岁就撇下她与当散工的父亲相依为命!父亲月入不过千,实不好维持生活。凤鸣没有一件像样的裙子,没有时髦的书包、文具,就连课本也是借来的,残旧不堪,因父亲没余钱买透明包书纸给她包书,所以她的课本都是用旧月历包的,每当老师叫学生拿出书本时,旧月历的封面女郎总让她感到一阵羞耻。而父亲总说:“那很美啊,以前啊⋯⋯我想读书都没机会⋯⋯”
班上同学几乎都来自小康之家,吃好,穿好,用的也好,听他们谈话,有的还是kakak前kakak后的少爷公主。在这样的环境下,又缺乏正确想法观念,凤鸣怎能不自卑?在校不多话,朋友也少,是个非常自闭的孩子。
建材是住在乡下的穷小孩,一家七八张嘴等吃饭,父亲只是个普通小贩,一双手做得了多少?母亲要照顾年老的婆婆,还要打理家中大小事件,一天到晚忙得不得了!建材周边朋友的情况大都是如此,穷家小孩常在课余时间一起钓鱼、打球、捉小鸟,偶尔充当便宜雇工帮忙附近的养鸡场老板检鸡蛋洗鸡舍,多赚几块钱零用钱。
全家最了不起的就是那辆老爷电单车,父亲还常感自豪:“看我保养得多好,用了20多年还可以动哪!”建材没有所谓的自卑,也不以身穿街边货为耻。看他生活还挺开心的哩!试想想,凤鸣与建材皆是穷家小孩,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们有这么大的不同呢?
我在网上看过一篇由肖序仁发布的文章,题目是:贫穷也是可以快乐的。
据说日本的父母常以日本喜剧泰斗、著名作家昭广的成长故事教育孩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许多日本人民陷入极度的贫穷中。昭广8岁时就被寄养在乡下的穷外婆家。昭广的外婆是个了不起的老人,虽然贫穷,却以智慧、幽默与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穷外婆在家门外的小河里横放了一根木头,目的用以拦截上游漂浮过来的各种物品,外婆幽默地形容这是她家的超市。昭广和外婆常为上游漂下来的意外收获欢呼雀跃。他们的“战利品”有穿破的衣物,不够新鲜的蔬菜,畸形的水果,树枝等等。树枝晾干可以生火,长得不规则的萝卜、畸形的黄瓜切成小块或切成丝后味道与好的没两样。当什么也没拦到时,外婆就自言自语地说:“今天超市休息吗?”
外婆还在腰里系一根长长的绳子,绳子后面拴一块磁铁,走到哪里吸到哪里。每当从外边回来,磁铁上面就沾满了螺丝、钉子、铁条等,这些都可以卖得一些钱。昭广喜欢运动,外婆就建议他跑步,因为跑步不用花钱。昭广后来竟成了运动会的赛跑明星。外婆虽身处贫乏,但没有哀声连连,她的乐观与开朗教会了孙子以微笑面对困境,朴素、真摰、快乐地生活。
我喜欢这篇文章,也喜欢这个外婆,一个悲哀的贫穷人往往不只是因他的贫穷而悲哀,而是因为他的思想观念加剧了他的贫困与悲哀。其实,我们大家都得小心,别被错误的想法观念左右了我们对贫穷的看法。
真贫穷VS假贫穷
什么是真贫穷?什么是假贫穷?
有一个小女孩,爸妈都很穷,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份安稳的工作,常举债生活。妈妈身体弱不禁风,一生病又要到处借钱医病,周围亲友生怕遭连累,就连至亲的兄妹都避而远之。但这爸爸却说:“生活越艰苦,我们就越坚韧,有手有脚不怕饿死!”这爸爸什么工都做,人晒得黑黑的,爱孩子,爱家庭,又有幽默感,虽穷却不丧志!你去他家,还常听到笑声连连呢!在物质生活上,他们的确是真贫穷,但在心灵层面,他们远比许多人来得富足哦!
又有一位老校长,他望子成龙却只成兔,望女成凤却只成雀,子女都长大成人,个个成家立业,虽没大富大贵,但都不愁吃住。老校长却常拿别人家的子女作比较:“瞧!某某人家的小孩没唸多少书,竟然可以开房车,住大屋,假日还一家大小出国旅游⋯⋯,又某某人家的小孩,月入过万,工人就两三个⋯⋯”老校长一生也有一些积蓄,但却常说子女教育费花了他不少!他没缺什么,但看起来并不快乐。我称这为心灵上的贫穷!一直认为自己很贫穷的贫穷,不断“报穷”的贫穷⋯⋯
谁是真贫穷?谁又是假贫穷?你说呢?
穷小孩得避免
- 自卑、自闭
案例
雅萍出生清寒,只靠当清洁工人的母亲维持生计,父亲不务正业,还常借酒装疯,弄得一家鸡犬不宁。雅萍的家境让她极其自卑,她从不愿向旁人提起自己的家庭,不单恨父亲入骨,也以母亲的职业为耻。她个性退缩自闭,人际关系不好,是个心理不健康的孩子。
很多家境不是那么好的孩子会自卑。尤其在与其他同学比较之下,若没多加正确的引导,常会产生自卑心理,自我形象低落,觉得自己不如人,但这都是错误的。世上没有一个人有资格瞧不起人,我们不可以看自己比别人高,同时也不可以看自己比别人矮,要知道,人人都是按上帝的形象所造,人人都是尊贵且应该被自己和别人尊重的!上帝不以貌取人,更不以人的财富定夺人。
圣经说:“行为纯正的贫穷人胜过乖谬愚妄的富足人。”(箴言19章1节)这句话很有意思,所以我们就算真的很穷,也要做一个“行为纯正”的人。只要我们行为纯正,就不应该自卑了。因此,要看自己看得合——乎——中——道⋯⋯
- 自大
案例
子扬的父母早死,由公公一手带大,公公年纪老迈,只靠一些公积金过活,日子自是好不到那里去!子扬很讨厌公公嘴里常挂 :“省⋯⋯不要浪费⋯⋯”这些字眼。在学校里,他是班上的大哥大,同学们都得听他的,也是令老师们头痛的自大狂!
事实上,子扬内心底是挺自卑的,他用自大来掩饰自己的自卑,用响亮的外在遮掩内在的阴暗。这常是一些自卑者有的反面现象。若我们是个自大自以为了不起的人,不妨好好探讨自己的内心深处,好好了解自己一番,看看自己是不是有什么自卑情结?
- 贪小便宜
案例
阿祖的家境三餐温饱是没问题,但却没多馀的钱作额外消费。他看到同学有美丽的文具,诱人的电玩,好看的漫画册,心里说有多羡慕就有多羡慕!但家里还是没有余钱供他买这些奢侈品。阿祖不自爱,就学会了偷⋯⋯
“穷”,常是偷窃的理由。我们真要提醒自己:人穷志不可以穷!不要因穷而爱贪小便宜,更不可因穷而养成偷窃的习惯!要有一个观念:物质的享受,可有可无,而人的品格操守却失不得!
- 仇富心理
案例
玉萱最讨厌有钱人,看身边家境不错的朋友个个都不顺眼。她来自中下阶层的家庭,虽不算自卑,但就是莫名其妙地讨厌有钱人!对有钱人总是鸡蛋里挑骨头,没这回事说这回事,一有机会就骂个不停搞针对,好像全世界的有钱人都是没良心的大坏蛋!
这就是所谓的仇富心理,因为贫穷,思想受到了影响,认为世界是不公平的,就是因为这些“有钱人”,所以自己那么贫穷⋯⋯在这金钱万岁的社会里,穷人们对自己的贫穷极其敏感,对自己的贫穷感到羞耻,有者仇富心理渐渐滋长,好像所有的有钱人都得罪了他似的!
贫穷不是罪,贫穷也不是可耻的,绝不需要感到羞耻!我不相信人会一辈子贫穷。但贫困者不可以怠惰,不可以停留在怨天尤人,愤世嫉俗中。
〈箴言书〉10章4节就说:“手懒的,要受贫穷;手勤的,却要富足。”耶稣基督在世并不富有,祂了解贫穷人。《圣经》说祂是自己选择了贫穷,为要叫人因祂而得富足⋯⋯
“你们知道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典,他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叫你们因他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哥林多后书8章9节)
穷小孩话升学
一定很多人告诉我们:要消除贫穷,就要靠教育。毕竟多念几年书机会就比较大。然而高等教育的费用是那么地令人望而生畏,别说是穷人家,就连中等家庭的父母也常叹一生的积蓄就让孩子给“读”完了。这是许多莘莘学子心中的担忧。
那是说穷家小孩就得“认命”:谁叫我不是含金汤匙出世?那是说穷小孩升学无望?
想与大家简单分享我的升学经验
毕业那年,家里仍负债累累,眼见同学们不是直飞英美澳,就是到学院拿课程。看看自己的家境,深知这都是不可能的事,心裡惆怅难诉。不想让父母为难,更不甘心于此。当了九个月的临教,毅然申请到台湾升学。那时手上就只有一张机票与第一学期的学费(还没有生活费哦)。到校没几天就不断到处找工读机会,看存款少得可怜的存折簿,心焦如焚。但相信信实的上帝领了我去就必不将我丢在那里。
大学4年,自力更生,自己挣取所需的一切学费和生活费。每天早上六点多一睁开眼睛就忙至晚上十一、二点,或更晚。也试过白天工读,夜里通宵达旦念书写报告,一夜未合眼,第二天又继续另一天的忙碌。在有声图书馆工读,跑家教,当学校巡逻员,警卫室的看守员等。记得第一天当“JAGA”(警卫室工读生)的时候,穿上警卫的营光衣,拿起营光棒在校门口站岗,我正脸都不敢看前方,深怕看到相识的同学、教过我的老师⋯⋯但我知道我没有条件错过任何一个工读赚钱的机会。然而,不用同情我,因为大学生涯绝不是我叫苦的生活,那还是我最美丽的回忆呢!我不敢因赚钱而荒废学业,因此我要很努力,很忙碌,很节俭⋯⋯
节俭的笑话一箩筐,记得脚踏车煞车器坏了,久久不捨得修理,每回都用脚充当煞车器,不是说要停就停的。那时从学校到住处,要经过一个斜坡,结果这“两脚”煞车器不管用,往往过家门而不入,要驶到几公尺以外再转回来,这事笑脱了好些人的大牙呢!我睡得很少,有时的确很累,但那4年我真的很开心!4年里我没用家里一分钱,毕业后还有余钱带回家。
上帝充充足足供应我所需,超过我所求所想的。其实啊,让穷人不再贫穷不只是穷人自
家的事,政府、社会与周遭有能力的人都有责任!而当社会与政府没帮上忙的时候,我们就得加倍努力,别只停留在自怨自怜又不自爱的地步!我相信仍有许多像我当年一样的穷小孩想多念几年书,却碍于贫苦的家庭环境而却步,很想在这里对你们说:“孩子,勇往直前,有梦就去实现吧!学习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在穷乏中发现幸福,有信心、有恒心,不轻言放弃。绝非苦哈哈的,而是以坚强、勤奋、开朗、认真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个挑战。其间,仍不要吝啬扶需要者一把呢!”
上帝为什么让我穷?
曾经一度看到同学们在寒冷的冬天里躲在暖和的被窝,我却得七早八早爬起来工读;看 同学们在闷热的夏季里处在舒服的餐馆吃冰避署,我却得冒大太阳在校门口站岗;看别人咬鸡腿鸡翼,我们却啃鸡颈鸡脚,心里不知问了上帝多少遍:“神啊!祢为什么让我穷?”这很难回答耶!消极的时候,我心里难过了,我沮丧、埋怨、心生不满⋯⋯
我想很多穷人都曾经幻想自己是富翁的时候吧!后来,我看到一些残障者说上帝让他残障是因为要透过他安慰其余的残障者;看到家有低能儿的父母说上帝让他家有低能儿是要让他学习有爱心、学习依靠上帝,学习体恤人心⋯⋯
慢慢的,我就不再问这个问题了。我了解到万事都互相效力,要叫爱神的人得益处,穷,不一定是“坏事”,瞧!我就从中学到独立、吃苦、勤奋、节俭,并且都是以喜乐的心⋯⋯记得大三那年,有一位学长对我与桂菁说:“我真的很羡慕你们,你们没有钱,却成天嘻嘻哈哈的⋯⋯”那时,我心里充满感恩,有从神而来的喜乐真是如沐春雨,甘之如饴啊!这与口袋里有多少钱根本扯不上关系!
后来我又想,如果当年我是躲在暖和被窝,或吃冰避暑,咬鸡腿鸡翼的,如今就不会了解贫穷人的心情,就不会有此心得,更少了那份倚靠万君之耶和华的喜乐,那是不是要说:“穷得好”呢?哈!
眷顾贫穷的有福了,他遭难的日子,耶和华必搭救他。(诗篇41:1)
李家同写过一篇文章——富翁与乞丐,其中的一句:小小的领地上,富翁与乞丐共存是件羞耻的事。
富翁与乞丐
文章里有这麽一个小故事:话说几百年前,有个富有的伯爵在他六十岁生日时,请一位画家将他的全家,以及他的大厦全都画入一张油画里。画中的主人翁夫妇雍容华贵,孩子们在宅邸前的草地上,有坐、有站、也有的在追逐游戏,画里一片欢愉。
生日不久,伯爵的领地内发生了一个悲剧。一位佃农去世,遗下体弱多病的妻子和四个小孩。后来,寡妇在孩子们的食物里下毒,看到孩子相继去世后就自杀了。悲剧发生以后,富翁常对画发呆。他说他在画中看到两位乞丐在草地上向他的家人求乞,而家人皆不为所动。而家人却都没看到画中有乞丐。有一天,伯爵把家人都叫到书房裡,就对他们说了这句话“小小领地之上,富翁与乞丐共存,是件羞耻的事。”他要他们永远都记得这一句话。
他并不是说乞丐可耻,也不是觉得有钱人就要感到羞愧。但他认为有钱人有能力帮助穷苦人,却只顾自己享乐,忽视周遭穷人的需要,这就是件羞耻的事!伯爵的子孙还算争气,他们在事业上成功,同时也常照顾社会上的弱势团体。
据说,英国有些照顾穷人的褔利制度,就是伯爵的一位后代在议会里极力争取通过的。
假如你不穷
身为学生或社会人士的我们,看了这个小故事又有何感触呢?我很欣赏这伯爵懂得反思。上帝将财富交给我们,并不是因为我们有什么了不起,我们常忘了我们只是这些钱财的管家,就为所拥有的财富自豪自傲,不但没对需要的人施援手,甚至还瞧不起贫困者。
每天打开报章,看到社会遍满了不公不法之事。有权有钱有能力的人没有把心思放在该放的地方,一味沉溺于权势中,忽视公义,恃强凌弱,不断想要更多;倒是一些平凡人愿意将自己所拥有的一点稀薄能力贡献给社会。这能叫前者不为之汗颜吗?上帝是公平的,人人都要面对公平的审判,多行不义必自毙!
常提醒自己,看看我们的左右:他是有需要的人吗?多去关心与了解。《圣经》〈箴言〉第19章17节说:“怜悯贫穷的,就是借给耶和华,他的善行,耶和华必偿还。”
很多学生都会说:“我只是学生,没有助人的能力。”我相信一些学生家境也许真的没那么好,的确没有余钱余力帮助别人。但我更相信另有大部份的学生是有能力的,只是他们都只捨得花钱花心思在自己或自己喜欢的人身上。也许,不妨考虑环顾周围,少一件两百元的牛仔
裤,少一束浪漫而昂贵的玫瑰花,可以让我们不富有的亲人、同学、朋友或是一些不认识却有需要的人,得到一丝人间的温暖⋯⋯
文章来源:第86期《青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