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觉的竞赛
人人都会妒忌。有时是看不惯别人生活条件比自己优越,有时是因别人的才华得以发挥、备受赞赏而感到没趣。人与人之间常因嫉妒,而伤害了情谊。叫人可惜的是,这样的例子和经验常常都在上演,否则那些充满争宠争产的场面,类似“溏心风暴”、“家好月圆”的电视剧哪有这幺多人追捧?
著名的心理分析学家基连博士(Dr.Willard Gaylin)在 一本论述情绪的着作中,把嫉妒再细分为两类:因疑心所引起的嫉妒 (suspicious/ romantic jealousy) 及源自比较的嫉妒(envious jealousy)。前者很多时出现在拍拖恋爱的关系中,本书绝大部分篇幅都主要触及这方面;而后者最易在兄弟姊妹邻里同事间的比较与争竞中繁殖和播衍,简单来说,可以定义为一种因别人的好景所引发的失望、不快的情绪。
由羡慕到妒忌
试想像一下看见别人金榜题名,自己名落孙山的感 受,自会明白这也可算是正常人的一个弱点,没有什么好介怀。只是一旦容让它发展成一种不服、不悦、自惭、怨恨,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情绪活动,后果便不堪想像。电影《爱•诱•罪》中,小妹妹妒忌姐姐与自己心仪的人发展感情,不惜假造证供令男方锒铛入狱,妹妹成功拆散姊姊的姻缘,却换来一生愧疚。
有心理学研究指出,嫉妒心较强的人,可能因为内心自我要求甚高,因而产生不安全感,这种内藏的情绪,面貌相当复杂,叫人不易识别识破。一个自我要求过高的人,总会感到每样事都不足:应该可以生活得更好、或是害怕自己在各方面被人赶上甚至超越,即使在别人眼中很成功,内心常常担惊受怕,绝少懂得欣赏或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如此人生过很累、很辛苦。
也有说自尊心和优越感较强的人较易妒忌,这与个人的能力和成就不一定有关。成就平平者不一出类拔萃的人,有所谓:“知足者,贫亦乐” ;一个好胜、遇强愈强的人一旦受到挫折,嫉妒心就悄悄上身。虽说“有竞争有进步”,进步会带给人快乐,做得比别人好,有时难免会沾沾自喜。中国有句话:“不招人妒是庸才”;也有说个人的成就,可以不提则不提,真的要提时,轻描淡写的带过就是,以免树大招风。
对外积累不满,对内不接纳自己,任由苦涩无限扩张,自尊感便进一步滑落。嫉妒有很大的吸附性,一旦闯进了心灵深处,不但削弱我们的个性与能力,更会腐蚀我们的自我价值,自信心与快乐。有时候,适度的回避现实,所谓“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不失为一种平衡心理的有效方法,往往可以短暂地保护自己免自尊受损。每个人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采取独特的方法,将个人与现实的关系改变一下,使情况容易接受一些,以避免引起太大的痛苦与伤害。一旦发现自己使用过度,累积了的“葡萄酸”,终日感到是世界欠了自己。
人生在世,总会碰到比自己在某方面优胜的的人。“人比人,比死人”,爱与恨,如何计得真?只要退一步想,或放眼外边的世界,便不会执着于所谓的“公平”,嫉妒也自会消失。
文章来源 :《无嫉而爱》沈淑文著 文桥传播中心有限公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