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她还是爱自己?

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哥林多前书十三章5节)

志华与惠纯正在谈恋爱。两个人年龄匹配,一个大三,一个大一;外表匹配,一个身高一七二公分,一个一六○公分;一个还算英俊,一个颇为秀美;连科系也相合,一个资讯工程,一个英国文学。两个也还谈得来,只是惠纯跟辅导人员哭诉,觉得压力好大,喘不过气来。原因是志华爱得较浓烈,表现较夸张,送给惠纯的东西一定是很贵的,也要求惠纯的爱情表现要跟他一样的具体,更让惠纯受不了的是,只要志华认为好的东西,惠纯一定要喜欢,否则就表示惠纯爱得不够,或是可能两个人不适合在一起。 

常常我们以为爱就是好好爱一个我们所爱的人,给她最好的东西,让她感激你,让她也因此回报你的爱。所以,从此以后,两个人就‘应该’可以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然而,结果却经常适得其反。 

因为男女毕竟有别,不管两人的感情多好,对美的选择可能不同;不管背景多么相似,爱恶的判断也会有差异,加上习惯不同,成长过程不同,工作的内涵不同,你认为好的东西,别人不一定会喜欢,而若以为因着两个人相爱,就要对方一定接收你的爱,那不出问题才怪。

实践‘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时,必须考量几个‘条件’:

一、好坏由对方来决定

恋爱中的人最常见的状况是,‘我觉得这个东西很好,你一定会喜欢’;‘我愈觉得好的东西,你一定要愈喜欢’。此时,东西的好坏,适合不适合,完全由表达爱意的人决定,被爱者唯一能做的是,收下这份爱,而且要表现得愈喜欢愈好,不然也要装得很喜欢的样子,否则就会伤害到对方的心。想想看,长此以往,不累死人才怪。

健康的恋爱者应该有个概念,容许自己认为好的东西被所爱的人拒绝;容许自己习惯的方式被所爱的人厌恶。若不经过这个阶段,两个人的爱如何能增长?两人的生活内涵如何能丰富?两个人的未来如何能同心?

二、必须容许对方有所选择

上帝把亚当和夏娃放在伊甸园时,还在园中放了分别善恶的树,有时想起来实在多此一举,不把那树放在园里,何来背叛?何来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悲剧?其实树的重点是,上帝让人对衪的爱有所选择。我那么爱你,把最好的东西给你,但你仍然有机会选择不听我的话。试想,如果没有那颗分别善恶的树,那人除了是傀儡以外,还有甚么?上帝岂会因一个傀儡对衪的崇拜而喜悦?

男女之间的爱也是如此,爱是让对方有所选择。有时所爱之人的选择会伤我们的心,但也是这种经过选择的爱,才会让我们有被爱的喜悦与成就,而爱情最大的功课就是装备自己,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可被选择的人。

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还顶难的。不是吗? 

资料来源:中信月刊(http://www.twccm.org.tw/frameset.htm)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