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自主的人生

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长辈们都不断告诉我们“你要坚强、勇敢”、“你要成功、要努力”、“你不可以哭(哭是懦弱的、不应该的),要像个男孩子。”

然而,却很少告诉我们,在遇到失败、挫折、不安、恐惧时,应该如何自处。我们不但不会注意自己内心的感受,更不会处理自己的情绪。甚至害怕碰触自己的情绪,不信任自己的感受,与它远离。

我们可能是在被迫乖乖听话中成长,从来不习惯对不合理、不公平的对待发出声音,只能在心里一面埋怨对方的无理,一面责怪自己的无能。日积月累,就被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所淹没,这正是造成情绪低落的原因之一。

(一) 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们习惯不表露自己的感受,因为自小就从“大人”接收到一个信息:“情绪化是不好的。我们不应表露自己的感受。”造成我们在人面前隐藏内心的感受,甚至在面对自己时,也否定及逃避自己的感受。我们不愿意面对自己真正的内心世界,以致我们对自己每天所感受的情绪全然陌生,不但无法真正形容,甚至习惯把思想与感情混淆。

个案一:

慧敏患上严重的忧郁症,曾几次尝试自杀。她从小就被重男轻女的父母厌恶和虐打,不准许她玩乐,只要她帮忙做家务和念书,两位哥哥的特权待遇,她都没有。甚至二哥还会特意破坏家里的东西,嫁祸给她,让她经常被母亲毒打,有时还用绳子捆绑她,然后全家外出,留下她孤单一人。就算她努力分辩,母亲还是不分青红皂白体罚她。在被忽略、伤害、压抑之下成长的她,内心有巨大的空洞和痛苦,不善于表达情感,不懂得与自己的感受连结,没有存在感,自卑,造成发展人际关系的困难。

个案二:

刚念大学的凯妮,由于患上躁郁症,被迫停学一年。家里共有6个兄弟姐妹,她排行第四,父母是杂货店商人,大部份时间都在店里忙碌,甚少陪伴并了解她。6岁前,她都住在外公和外婆家,念小学后,才回来与陌生的父母和手足同住。在这个大家庭里,为了寻求接纳、肯定和爱,她会事事迁就,迎合别人,失去自己。隐藏在内 心的感受,从来不敢向家人透露。有时明明是心情难受,却要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也不会具体表达自己的情绪。结果,在转换环境和课业的压力下,精神疾病爆发开来。

(二)因情感而引发疾病

蛰伏在心底的低落情绪,若不通过直接行动得到释放,累积在体内,就会产生莫名的焦虑、不安、忧虑,于是在身体寻找发泄口,身体就会出现各种病症,或使既存的病症恶化,这就是近来引人注目的“心身病”。因此,压抑自己的情绪,无疑是在体内种下了祸根,它会影响我们的精神状态,造成生理的症病,如:焦躁症、失眠症、忧郁症、神经衰弱、血压升高、心绞痛、哮喘发作、荨麻疹、精神强迫症等。

(三)如何处理你的情绪?

上帝创造了我们,并赐予我们情感,我们的任务不是消除情绪,而是学会怎样引导它,做个情绪自主的人。Emotional Freedom是指一个人不再是自己情绪的奴隶,而是情绪的主人,可以自由自在地进入或脱离某个情绪状态。情绪自主就是“不侵犯别人的权利下能自由地表达想说的话,自由地感受想要感受的事物”。

1. 不要过于压抑情绪

控制情绪是重要的,但不要过于压抑情绪,因为经常把情绪压抑在内心深处,对身体和灵性都是有害的。我们的情绪,尤其是消极的情绪,压抑得愈久,到最后爆发时也会愈猛烈,产生的负面后果也愈严重。正如陶恕博士所说:“我们确信,人的情感不能完全被压制;如果表达情感的正常管道堵塞了,就像江河一样,它会在生活中另辟一条管道流出,甚至泛滥成灾。”

2.不要过于忽视情绪

忽视情感的人常常拒绝去面对任何需要处理的情感问题。有些人想尽办法逃避情感的麻烦,宁可隐藏内心深处的感受,不愿意面对或解决这些问题。这其实是一种逃避,对个人生命及家庭的成长没有任何帮助。

3.正面地把情绪表达出来

a) 与关心我们的人、成熟的人摊开述说,借此舒缓那些被抑制的情感。只要有人愿意聆听,而我们又愿意主动配合,之后,心情就会好多了!

b) 在祷告中把重担和忧伤交给上帝。

我经常鼓励个案,写出自己一切的忧虑,并带领他祷告,将每项忧虑卸给神。因为“与人分享”和“与上帝分享”是大不相同的。与朋友分享,会“感觉”很好;与上帝分享,祂能安慰我们,抒解我们的压力,且用祂的大能软化我们的心,帮助我们顺着祂的旨意而生活。上帝会透过祂的恩典,使我们的愤恨转化为仁爱,恐惧化为信心,忧虑化为喜乐!

资料来源:文桥176双月刊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