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哭泣的男孩子
回想童年时代,我是一个较易哭的男孩。每当受了委屈,遇到恐惧或尴尬的事情,我都会哭起来;被母亲责打时哭得更厉害。记得五、六岁时,有一次到亲戚家吃饭,一整桌十多个成年人,要逐一招呼过才可吃饭。我招呼过一半长辈后,已被那严肃的气氛弄得哭了起来。还好一位长辈了解我的“苦衷”,主动让我和一个小女孩“移玉步”到另一张小桌用饭,当时心中真感激她那份体贴。
当然并非人人都像那位长辈这样体恤,在往后的成长,经常听到这样的话:“男孩子怎么这样容易哭!” “男孩子嘛,别像女孩子那么脆弱吧!” “哭什么,一点都不像男孩子!”记忆中,我就从未见过父亲哭。
相反地,女孩子哭时,成年人大多又哄又抱,似乎很接纳她们的情绪。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女孩子就较容易表达情绪,因为没有受到太多的约束;加上从母亲和同辈女孩子身上,看到不少情绪的表达,难怪女性在表达和处理情绪方面一般都比男性强。
正是受了这种挫折,少年时代的我,一方面生来就是感情丰富,另一方面却要极力迫使自己像个男孩子,藏起自己的情绪,以致形成较内向、害羞和怯懦的性格。成年后花了不少努力才冲出这个桎梏。相信不少男性也曾经历类似的挣扎,在缺乏榜样和肯定的情况下,往往被牵引朝着前人传统的“定型”(stereotype)钻,压抑了本身情绪的正常表达和发展。
文章来源:《情绪有益》文桥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