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 – 倾听呼救,挽救生命

         22岁洪姓女孩留下遗书结束生命的新闻,再一次敲响现代年轻人精神压力的警钟。于2019年,全国共有42万4000孩童面对心理健康问题;根据警方数据显示,15岁至18岁青少年自杀人数,从2019年到2020年增加了一倍,甚至在2019年至2021年5月期间,我国共有超过一半的自杀案例是来自15岁至18岁的青少年……倘若你家里也有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你是否有把握知道,他们怎么了吗? 大疫情时代生活失序,青少年辅导个案增加           “老师,其实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了,整个人好乱”,这是独中辅导主任陈永净很常在辅导中听见的一句话。在经历一场疫情之后,青少年压力问题日趋严重,学生处于不知所措的情境里,类似的个案也在持续增加。           封城的3年里,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孩子从线下转至线上上课,原本外出上班的夫妻则转为居家办公,大人小孩突然齐聚一堂,家庭问题便一览无余。去年开放之后,学生因太久没有与人互动,加上网课与实体课的情况不同所致,学生感觉“真实的实力要被老师知道了”,因而感到非常焦虑。    

Read more

四月 – 苦难也可以是福分

人生充满变数,总离不开苦难。一场车祸,一场疾病,一场灾难,可能夺取一个人的生命;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成了一个人一生的写照。这样词句,读起来似乎很悲观。再说,苦难是人生一大奥秘,人人都会遇到,但不是人人都能了解。人生有许多的痛苦:生老病死、失业破产、婚姻失败、意外伤害、自然灾害等等。 读马来西亚律师张文光的《拥抱苦难人生》却让人有另外一种领悟。生命是一场聚散,从出生呱呱落地,来到这个世界,每一天,我们都有不同的经历,喜或忧,甜或苦……可没有人可以臆测。人生在世, 我们无法预知究竟有什么事会发生。苦难的背后,肯定隐藏着我们无法明白的原因,以及我们必须学习的重要功课。 《拥抱苦难人生》一书,刊登了这一段文字:风雨人生路,苦难总相随。生离死别,逆境困顿,人在旅途洒泪时,谁可相依?面对苦难不回避,那要多少智慧与力量?拥抱苦难人生,难,但不是不能……为什么呢?张文光律师说:有人亲身体会苦难,熬过来了,他们在挣扎时留下的心灵札记、人生哲思,倒不失为借镜。这本书是张文光律师的读书笔记,是对人生苦难的疑惑与思索。基督教信仰光照了他的心灵,知道人在苦难中依然有盼望,可以擦干泪水笑迎今生与来生。 真实故事 A)孩子生病、丈夫背叛,求神拜佛都没用!     Jason 曾经拥有许多人羡慕的名利权势,他以为那是人生的巅峰,财富唾手可得,身边美女如云。然而罪恶的海洋暗流汹涌,灯红酒绿犹如漩涡将人往下卷,一圈又一圈,生命转着转着脱不了困。酗酒、婚外情、赌博、吸毒、养小鬼,他一样也没少。    “醉生梦死”,他如此形容当时的自己。     2009年,长子Isaac出生,一切正常,却在第二个月出现缺血情况,第四个月开始持续发高烧……     初为人父母,他和太太陷入前所未有的无助和恐惧中。Jason亲身飞往泰国求助于过去虔诚供奉的神明,回到马来西亚,他也将所知的神明,统统拜了又拜,尝试用过去祈求荣华富贵的方式向神明跪求,却只得到沉默的回应。孩子的病情不仅毫无起色,甚至越发严重,最后还住进了加护病房。用尽所有方法,依然无法改变,他几近崩溃,躲到医院的厕所里哭求上帝。所有的神明都束手无策了,上帝成为他最后一个希望。    其实,他来自基督教家庭,一直都知道这世界有一位上帝。他的家人,尤其是妹妹和妹夫并没有放弃希望,期待他能浪子回头。孩子住院的期间,他们不断带牧者和教会会友轮流到病房为孩子祷告。

Read more

三月 – 大斋节,我可以这么做

        大斋节也称为预苦期或四旬期(Lent),是指复活节前的四十日(不包括星期日)。大斋节开始于星期三的圣灰日(Ash Wednesday),结束于复活节前一天的星期六,2023年是落在2月20日到4月8日。信徒在圣灰日,会在额上涂灰,作为忏悔罪行的象征。 大斋节起源于早期教会的一段禁食期并成为有意愿受洗者的预备时期。 后来,它成了一段特定的禁食、忏悔和祷告的时期。现今的基督徒使用这段时间进行属灵操练、自我反省、自律和悔改。大斋节的颜色是紫色的,表徵信徒为罪忧伤,以求主赦免。 为什么是四十天呢?         这亮光来自摩西、以利亚,以及耶稣基督的经历。         首先,在公元前十五世纪,摩西曾在西乃山上四十昼夜,不吃不喝,从耶和华领受十诫和律法。当他下山时,他的面皮因耶和华和他说话而发光(出埃及记三十四28-29)!  

Read more

二月 – 性教育不可耻 性侵才可耻

         身为中学生,如果老师现在要教性教育,你觉得要教什么,才能满足你,生殖器官、谈恋爱、性交、自慰?性骚扰?还是性侵害?如果你上过性教育课,你觉得老师教授的内容能够满足你吗?如果不能,你觉得还需要增加哪些内容呢?          现在的性教育课程内容大部分都在传递性知识,较少提及性态度和性价值观的层面。维基百科提及的性教育,也被称为“全性教育”,意指其涵盖了性的各个层面,从关于计划生育和性生殖(从受精到分娩)的资讯,到人的各种性表象,例如身体形象、性取向、性价值观、性抉择、沟通、约会、情感关系、性感染疾病及其预防方法,以及避孕方法。         传递性知识只是性教育的其中一个内涵,性教育注重的是培养个人健康良好的性态度以及性价值观。如果我们以象形文字来看“性”这个字,右为生,代表生命;心在左,代表心理,因此“性”是生命与心理的结合,完整的性教育可以帮助培养完善的人格。性教育让我们学习接纳与爱自己、建立界限、尊重他人的界限,也学习人际间的互动、表达和沟通。 建立界限及尊重他人        

Read more

一月 – 感恩的心

很多时候,我们嘴里虽说谢谢,却未必真的“心存感恩”;有的人常把谢谢挂在嘴边,却没有任何行动,这就是《圣经》里〈雅各书〉2:15-16所责备的: “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体,又缺了日用的饮食,你们中间有人对他们说: ‘平平安安地去吧,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不给他们身体所需用的,这有什么益处呢?” 信,无善行是死的;同样的,感恩,而没有行动表现,往往也是没意义的。因此,我们若口里说感谢上帝,感谢父母、师长、亲人、朋友等,在某些时候也应该想想该如何以实际行动来表达呢! 感谢身边的“小天使”          懂得感恩是一项很正面的个性特质。对于感恩,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标准。对于一些人,你只需为他做一点小事,他就会对你谢个不停,真心感激;有一些人,纵然你为他付出许多,他却觉得那“没什么特别”,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也有的人只会为大事感恩,而忽略了所谓的小事。其实,感恩不该只是看到别人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也应去珍惜他人为我们所付出的。          从青年团的营会回来后,突然觉得自己感恩的心真的不大。不是有天大的喜讯,我是不会觉得有什么好感恩的。然而,透过营会,我发觉若可以为着每一件大小事情感恩,自己往往还会是受益者呢!因感恩可以带来极大的喜乐。          

Read more

十二月 – 二元性别?多元性别?性别身份混乱

从报生纸开始,认证我们身份的文件,必须有的最基本资料,除了名字、父母与出生日期,就是性别了。长久以来,人们承认的性别就是男女两性,没有其它。然而,随着上世纪6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的性革命运动,以往普遍的传统性别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今天发展到“多元性别”甚至“无性别”,已经快得叫人跟不上;此时再来讨论同性恋课题,都已经算“过时”了! 谈论多元性别,常会提到“LGBT”,进入2010年代,更广泛的说法是“LGBTQIA”,皆是同运的盟友,可广称“同志”。 LGBTQIA Lesbian 女同性恋者 Gay 男同性恋者 Bisexual 双性恋者 Transgender 跨性别者 Questioning 性身份疑惑者 Intersex 双性人 Asexual 无性恋者      

Read more

十一月 – 大选将近,投或不投?

大选将近,投或不投?          2018年509大选的一张选票,换来三任首相。希望联盟执政不到两年垮台,一连串的权利斗争游戏开始,让有参与投票的选民大失所望,开始出现一股声音鼓吹不要出来投票,投票没有意义等。          根据媒体的报道,今年选举委员会增加了561万名新选民,其中21%(120万人)是18至21岁的年轻人。若这群尤其是18岁的首投族对选举的认识不清楚,停留在对政治过程或政治人物失望和不满,而选择不投票,国家将无法进入民主政治的发展。          因此,投票对民主有着相当神圣的意义,是走向民主必要的条件。没经过选举产生的政府就不是民主的政府。任何人都应该参与政府的选举,这样才能完成国家的民主化。        

Read more

十月 – 吸毒一下子,戒毒一辈子

           无论何时,只要打开报章,就能看到有关涉毒案件的新闻。从警方所逮捕的罪犯中,大部分是青年群体。诗巫凯胜之家负责人陈朝chao强披露,到该中心戒毒的吸毒者,最年轻的只有10岁,最年长的40多岁。涉毒活动不仅包括拥毒、吸毒、贩毒、走私,甚至包括炼毒。 新闻案例: 案例一:内容提及4名青少年在一间屋内吸食冰毒,被警方毒品罪案调查组查获。其中一名14岁少年正包装冰毒,接受调查时还一度态度嚣张。(星洲日报,20200223) 案例二:一名男子因贩卖超过2公斤的冰毒而被高庭判处死刑,现年48岁。(诗华日报,20220428) 案例三:武吉安曼肃毒部侦破今年初截至目前最大宗毒品案件,捣毁一个炼毒厂并逮捕4名本地与外籍男女归案,起获264.3公斤市值2650万令吉的摇头丸粉末。(诗华日报,20220530)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毒品不可碰,因它不仅危害身体,也对家庭与事业构成深远的影响,但仍有许多人跃跃欲试。目前最长见的毒品有摇头丸、五仔、海洛因、强力胶、神仙水、大麻、K粉、冰毒、糖果毒品等。 毒品分两种 传统毒品 新型毒品 传统毒品历史悠久,在各国史记、文学中也能见到它们的踪影。古人很早就知道从一些植物可以提取制作令人麻醉、迷幻之类的药物,常用于医药和宗教等常用于医药和宗教等。近代科技的发展将这些植物的提取物,进一步提纯,甚至通过与其它物质的合成,制作出了毒性更强的传统毒品。分别是可卡因、大麻、阿片类(如鸦片、吗啡、海洛因)。 新型毒品最早应用于近代战争,军队为了提升战士们的作战能力,突破人体疲劳机制,让科学家研究一种让士兵连续作战都不会感到疲劳和恐俱的药物。于是制作出这种极度兴奋剂,但是其副作用是让使用者情绪变得暴躁不可控。战争结束后,此类兴奋剂开始流向民间,其中以甲基苯丙胺兴奋剂为主。毒贩们通过后期加工制作出了冰毒、摇头丸等毒品,横扫全球毒品市场。 认识毒品 (A)冰毒 通用名称 甲基苯丙胺

Read more

九月 – 我不读书了,我想当网红!

随着互联网普及,新兴了不少职业,比如网红就是时下的新兴职业。前不久诗华日报刊登了一则新闻,标题写着《72%SPM毕业生没升学 学者:年轻人都想当网红》。 新闻来源:诗华日报,20220810 据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56万名大马教育文凭(SPM)考生当中,只有17万人继续升学,其馀39万人选择投入职场。学者认为,现代年轻人只想当网红、开电召车,或送外卖。相信2020年及2021年,也维持这个趋势。 为何这群17岁至18岁的年轻人对升学不感兴趣?到底是受哪些方面的影响?难道不读书,就能当网红吗? 年轻人想当网红之迷思 1. 当网红可以把兴趣当工作,而且还很轻松 现下许多年轻人都追随网红或受社媒影响,认为当网红是有利可图的。看着网红能把兴趣当工作,拍个影片开箱、记录自己的生活,又或是坐在镜头前唱唱歌、跳跳舞就能收获万众追捧,乃至于画个妆、吃个东西也有人打赏,这种生活让人欣羡不已。网络社交媒体催生了这种看似不用上班,一边享受一边挣钱的生活方式,让年轻人的心蠢蠢欲动。但他们不晓得,网红在光鲜亮丽的背后也有着不为人知的心酸。 真实案例:网络直播主         一名网红帆帆,今年26岁,她平常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周末更忙。她是靠着直播唱歌、跳舞和吃播,来获取粉丝打赏的虚拟礼物过活。成为网红并不容易,为了延长自己网络直播事业的寿命,帆帆动过整形手术。她没告诉粉丝真实年龄,并谎称自己23岁。帆帆告诉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年龄、脸蛋和形象是女网络主播成功的三大主要因素”。          “为了满足观看者的好奇心,主播们必须做很多吸引眼球的事。”帆帆说,自己做的事可能不会危及生命,但肯定已损害了她的健康,“漂亮的脸蛋和曲线优美的身材已不够了”。“虽然已经十分努力,但帆帆清醒地意识到,靠当网络主播最多能吃5年“青春饭”。

Read more

八月 – 追求财富有错吗?!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乏会听到「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确,金钱给了我们极大的安全感,读书、旅游需要钱,谈恋爱需要钱、结婚买房需要钱,生老病死都需要钱,但我们绝不可眼中只有钱,不可让钱占据了我们的心,成为我们人生的导向。      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太16:26)这节经文不只是对有钱人或是穷人说的,而是对世上每一个人说的,是对你,也是对我说的…… ¥¥时下年轻人与钱¥¥ 1.「精致穷」的消费观          在这低收入高物欲的时代,人们所赚的钱永远不及消费的速度。再加上后疫情时代,通货膨胀、百物上涨,消费者不得不节衣缩食节省生活开销,但有一些人并不这么认为。「精致穷」近来成为年轻人的另类标签,而「精致穷」的流行语,也称「落魄贵族」,指的是虽然收入不多,但个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追求精致,为了自己所向往的生活和喜欢的事物做庞大支出,尽管穷的明明白白,但外表仍光鲜亮丽。          虽然「精致」和「穷」这两个词看似冲突,但确实是不少年轻人的消费观,也与「YOLO」(you only live once)实时享乐的态度息息相关。 故事一:

Read more

七月 – 网络银行盗提,你是否是下一个?

马来西亚近日频频发生银行存款被盗提案件,导致民众人心惶惶,这也成为时下民众关心和热议的课题之一。 新闻案例1:一名男子的两个不同银行户头,在同一天各出现3次非法转账。男事主没有收到短讯通知,10天后检查银行户头余额时,才惊觉已痛失高达4万6100令吉。 (星洲日报,20220609) 新闻案例2:一名商人起床查看手机短讯时,惊觉公司的银行户头被盗取10万令吉,不法之徒分24次转账,大部分款项转入Touch ‘n Go和电子钱包。受害者喜欢网购,在事件发生前,在手机共下载15个应用程式。(星洲日报,20220610) 除了以上的新闻案例外,也有受害者称,即便没下载任何来源不明的应用程序,也没有接到银行传来的一次性过账密码,都遭到网络银行盗提。因此有者便批评是大马的银行保安系统出现漏洞,但我国警方指出,银行存款被盗提的缺口,多数在受害者身上。 透过这期的文章,要带您来了解银行户头在怎样的情况下被盗?又如何避免掉入诈骗陷阱,以及正确的处理方式。 A. 银行户头在怎样的情况下被盗? 一名银行职员表示,诈骗手法层出不穷,如果存款从银行持有人的户头转出去,大部分是客户不小心泄露本身的用户名和密码。其中一个最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法是网络购物骗案。买家看上物美价廉的广告后,就会被假卖家要求下载安装来历不明的APK。 什么是APK? APK全称为Android Application Package,即安卓应用程式安装包,仅适用于安卓系统的三星(Samsung)、小米、OPPO及华为等智能手机。 使用自家iOS系统的苹果智能手机(Apple iPhone)不支持安装包,因此该品牌系列手机原厂就杜绝这等风险,安全机制相对高一些。 在安装有APK的手机应用程序后,手机会被置入木马程式,之后假卖家会要求买家登录应用程式注册账号,以享有优惠。到了短信身份验证时,就会出现短信权限(Request For SMS

Read more

六月 – 人生GPS

1.0按身份定目标          每个人都要活着,问题是你选择怎么样活着?每个活着的人都必定要完成人生的路,而你选择朝哪一个方向?人需要为自己定一个正确的人生目标,这不单是为了满足旁人,更是要为以后的自己负责!而身为基督徒,更得了解上帝对我们生命的心意。换句话说,我们需要按照上帝的心意来定下人生的目标,如此方能完成在世的使命。         今天,我们也可以思考如何按我们的“身份”去定目标。举个例子:我是父母的女儿,我当成为怎么样的一个女儿?我是学校的学生,我当成为怎么样的一个学生?我是一位基督徒,我当成为怎样的一个基督徒?盼我们都可以找到正确的人生GPS! 2.0四位硕士研究生的故事         阿珍、小德、白白、木仔是一起就读知名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求学生涯中,四人经常结伴而行。毕业典礼前一晚,四人彼此分享毕业后的打算。      

Read more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