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尚未痊愈,请等一等!

「自从分手那一刻算起已经有三年了。难道你不觉得现在我可以抛开过去的烦扰,进入一段新的感情吗?但每一次新的恋情,我好像都跌跌撞撞的,因为我无法摆脱过去。我知道我曾受伤,但何时这些伤害才能永远消失?我觉得我现在的状况不错,但是当我放感情在某人身上时,以前的伤害与怒气全都跑回来了。不用想也知道,我又把这些情绪倾倒在现任伴侣的身上!」

从一段破碎的感情中痊愈很困难。当你爱的人愿意爱你,世界是多么美好。但是一旦你爱的人不爱你了,感觉就像世界末日来临。有时我们不禁怀疑:这样的伤有机会治愈吗?一段感情的结束,订婚结婚的约定告吹,都是充满痛苦的体验,尤其被拒绝的人是你。如果你们有孩子,伤痛更不可能消逝,因为当你看到孩子,就想起那个人,这更是终其一生都挥之不去的创伤。

绝大多数的情侣在分手时,双方各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一方是拒绝者,另一方是被拒者,拒绝者的痛苦不比被拒者少。这么说可能很怪,但是重点不是分手时所扮演的角色,重点是谁在感情中付出较多的情感,无论感情结束的方式为何,多付出的人就是失去最多的人。那么,分手时,女性所受的伤比男性深吗?那可不一定。每个人受伤的程度都不一样,就像每个人付出感情的程度不同。

三种角色的治疗过程

当一段感情结束时,参与者有三种不同的角色。第一个角色称为「主动拒绝者」。在这一个角色中,你主动地将自己的情感思绪与另一人分开,发生的场景可能是在婚姻中,或是在交往关系中。发生的速度可能是慢慢潜伏的情感,也可能是迅速爆发的火山。当你主动终止感情,你的行为与想法是一致的。而且因为你处于掌控的地位,所以复原速度要比被拒者快许多。身为主动拒绝者,你有较多的时间准备做出决定与行动。主动拒绝者最大的痛苦与内疚,主要来自于被你拒绝的伴侣所经历的痛苦。

有些人在感情结束中,担任「被动拒绝者」。这种状况下,你的痛苦与被拒的痛苦差不多。有些人会这么说:「这真的太诡异了,我觉得自己既是加害者又是受害者。怎么会这样?」这是实情,你会觉得自己两面不是人;因为是你亲手结束这段感情,所以你觉得自己像坏人;但是如果你仍然爱这个人,你就会觉得自己也是受害者。虽然结束这段感情,让你松了一口气;但是你仍笼罩在痛苦之下。

有时你已感到另一方拒绝的态度,促使你提出分手。你的伴侣或配偶可能已有其他对象,或是将自己埋首于工作或运动。有时候伴侣的出轨对象不是人,而是工作或其他活动。你的拒绝行动为要唤醒他们,挽回你们的感情。这种状况,常见于一方积极地追求工作成就、原生家庭的过分涉入,或是沉溺毒品、酒精与色情产品之中。

「被动拒绝者」的两难在于,一方面希望一切都结束,脱离痛苦;另一方面又希望这样的拒绝行动能奏效。你同时经历责备与忧伤,或是两种感觉交错出现,妨碍你做出决定。

当你身兼加害者与受害者时,很难做出两全的决定。有时你会回到那人身边,希望那些促使你离开的原因已经消失。我曾看过一些人离开了又回来,这样反反覆覆地过了好几年,但是这样的关系是行不通的。我也看过一些夫妻使用分居的方式,结果竟然奏效;因为在婚姻中所投入的感情,比交往中所投入的多。毕竟如果结束婚姻,失去的会更多。

在分手的关系中,典型的受害者就是「被拒者」,因为他们对于所发生的事毫无掌控能力。有时你可能会有预感,担心事情会发生。或是,已经出现明显的征兆,但你拒绝相信。在你毫无警觉时,事情的发生一定会造成严重的冲击。

一位朋友告诉我,有天晚上他的太太约他出去吃晚餐,当他们坐下来吃饭时,她很认真地说,他们维持三十二年的婚姻到此结束,她明天一早就会签好离婚协议。他感到十分震惊,因为一点迹象也没有,他的太太也从未表示过不满。接下来的几年内,他的情绪与经济状况完全崩溃。这真是全然地拒绝,天大的冲击。分手来得越快越无预警,震惊与痛苦就越大。你不只失去了你仍然在乎关爱的人,也失去了一部分的自己,你的自我价値。

在这三种角色之中,你常扮演的角色是哪一种?是主动拒绝者,被动拒绝者,还是被拒者?你的感情关系是否形成了一种模式,如果是的话,这样的模式是否能让你看见你的感情关系?你最近所扮演的角色是哪一个?在零到十的程度测量标准中,你觉得你的复原程度到哪?

文章来源:诺曼·莱特著,罗育龄译《神啊,谁是我的理想伴侣》,宇宙光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