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50令吉

50令吉,够你买什么呢?一件裙子?一双鞋子(还只能是便宜的那种)?一条牛仔裤?请朋友吃一餐KFC?50令吉实在微不足道,许多人出门打个转都不够用呢!

可是我们的50令吉,拿到一些落后的地区,却让一个小孩可以上学,甚至帮助改善他的家庭和整个社区环境!

对马来西亚的小孩来说。“上学”一般上是理所当然的事,就像穿衣吃饭那样自然,却不知道在非洲、泰北、蒙古的某些地区,上学对许多小孩来说却是一种“恩典”,需要人伸出援手,他们才有书可读。

有一个机构叫“世界宣明会”在许多国家都设有分会;它的存在,是由一个小故事开始。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一位叫皮尔斯的美国牧师到中国旅行,偶然发现一位被虐待的小女孩,他把小女孩带到一家孤儿院去,可是院方却说没有能力收留她。这位牧师就拿出身上仅有的5美元交给院方,并承诺回到美国后,会按月寄5美元来助养这小女孩。他没有失信。

这位牧师,总是对受苦的儿童心存不忍到了1952年,他又看到朝鲜大饥荒,而孩童总是天灾人祸的第一个受害者。于是他和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成立了“世界宣明会”来帮助这些孩子。钱从哪里来?就是向比较先进和富有的国家收取捐款,来资助这些儿童和他们的家庭、社区。然后,这个工作就像火一样渐渐蔓延到许多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马来西亚,助养一个非洲、泰北或蒙古的小孩,只需每月付50令吉。一个村落如果有一百个儿童被助养,整个村子就多了5千令吉的收入,除了孩子读书的费用外,其余的款项就可用来做社区发展了。

我助养一个蒙古小孩几年了,每年陆续收到他的卡片、照片、成绩单,还有手制的纪念品,看着她一年年长大,而且美丽健康,心里很快乐、很感恩。

每个月我把50令吉拿出来,总觉得它不只是一张钞票,而是附带一个感动,一个使命,一份爱心。看着它,觉得它很“大”,是我手上最“大”、最有价值的50令吉,比只能买一件衣服、一双鞋子的50令吉大很多很多!

文章取自:卢锦燕著《心思转一转》文桥传播中心有限公司出版

error: